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王阳明的心路历程(二)

2023-03-16余姚王阳明王守仁心学阳明先生 来源:百合文库

降生世家②
当时朝廷命地方官府寻访遗逸贤士,吏部使官到余姚后,欲起用王与准,知县回复说:“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于是使官下令拘留王与准的三个儿子,再上山追捕王与准。王与准获悉后,就逃往更深的山中,不小心坠下山崖伤了腿,最终被抓获。
当使官了解到王与准焚烧筮书、逃遁山林的原因后,就释放了他。见王与准的次子王杰很有才能,使官说:“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王与准不得已,只好让王杰补为县学的生员,自己以足疾得免。
王与准的次子王杰,字世杰,居秘图湖后。以先世尝植三槐于门,自号槐里子,学者称其槐里先生。王杰从小就有志圣贤之学,十四岁尽通“四书”“五经”及宋诸大儒之说。补为邑庠弟子员后,时任县教谕程晶负才倨傲,瞧不起县学诸生,但对王杰则非常敬服,将他比作东汉贤士黄宪,赞曰,“此今之黄叔度也”。
那年正值乡试,县里推荐王杰应试。来到考场门口,见众考生们都散发脱衣,检查是否夹带作弊的东西,王杰深以为耻,从此不再应试。
宣德年间(1425—1435),诏令地方举荐异才,可破格录用。知县黄维素来器重王杰,特意准备好行李和仆从,但王杰以家中父母年老需要赡养相推辞,把机会让给好友汪叔昂。等王与准去世,县衙又向朝廷举荐王杰,王杰再次以母亲年老无人照顾为借口,推荐另一好友李文昭。
王杰以耕种授徒赡养母亲,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仍安然自得。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其母临终前留下遗言:“尔贫日益甚,吾死,尔必仕。毋忘吾言!”等办好母亲丧事,王杰这才以明经应贡入南京太学深造。国子监的主管陈敬宗听说王杰到来,以朋友之礼待之,不让他就弟子列。第二年,陈敬宗又向朝廷推荐王杰,可惜尚未任命,王杰就去世了。王杰著有《易春秋说》《周礼考正》,时人誉为“近世儒者皆所不及”,惜早已失传,仅存《槐里杂稿》数卷藏于家。
王杰生二子,长子王伦,字天叙,即王阳明的祖父。王伦天性爱竹,在居所周边遍植竹子,学者因称其竹轩先生。王伦早年承父庭训,德业夙成,才满二十岁,两浙各地大户争相延聘他为子弟师。
王杰去世时,所遗惟书史数箧,王伦告诫自己说:“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于是刻苦读书,尤其喜欢《仪礼》《左传》《史记》。每当风月清朗之时,则焚香操弄数曲,复歌以诗词,让子弟和之。熟悉他的人皆称其胸襟坦荡,有晋陶渊明、宋林和靖之风。
王伦的母亲家教甚严,王伦总是承母之意,尽力相帮亲戚家的孤苦弟妹,但对自家饥寒却无暇顾及。怜惜弟弟王粲幼年失父,王伦就在家塾里亲自教授,等他长大后则一起游历江湖。后来王伦的儿子王华任职翰林,向朝廷请求将自己的俸禄分给父亲,而王伦又拿出其中一半给弟弟。乡人有兄弟不和者,听说王伦的事迹,多备感惭愧。
王伦身材魁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但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做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不拘泥于章法,但也不会脱离于规范之外。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