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同人】异构体:高墙之下设定集:《反凯恩论》(6)
诚然,对于这样一些人而言,他们获得的利益确实更多了,但即便刨除不合理的、剥削所得的部分,他们的所得依然无法匹配自身的付出,他们的一部分的剩余价值依旧被更上层的人士所窃取了。
举例而言,劳动者做了价值100欧元的工作并获得了70欧元的酬劳,固然要比过去付出了100欧元的努力却只能获得50欧元的回报要更加公平,但在这种“进步的”“公平的”情况下,依然有30欧元的报酬从劳动者的口袋之中化身为剩余价值,不声不响地流入了雇佣者的口袋之中,并且只要不改变雇佣关系的存在,那么这个数字无论再怎么增大,也始终不可能真正地达到“100”这个本该是正确的大小。
也就是说,无论凯恩先生多么卖力地鼓吹他的扁平式社会资料分配方式,这一理论也并不着眼于改变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中产阶级无论再怎么扩大,也只能暂时地、表面地缓和原有的阶级矛盾,而剥削关系却不会因此而凭空消失。
由此可见,凯恩先生的理论最多只是对于过往的一种改良,绝然谈不上什么彻底的独创性,然而,这样一来,凯恩先生所宣扬的先进性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只要听一听西欧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演说,你就会意识到,凯恩先生所鼓吹的东西和那些人所宣传的东西并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甚至在历史的悠久程度上要远不如那些上个世纪就已经存在的党派和群体。
……
当我们详细的探讨完上述问题之后,我们就会意识到凯恩先生毕竟不是一个十足的庸才,至少他为了应对我们提出的质疑和挑战而提前准备了一个应对的手段,那便是我刚才所提到过的第二条原则:狭义阶级管理学说。
虽然我们已经就这一学说进行了展开和探讨,但我在前文中没有提到的是,凯恩先生虽然利用这一理论为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一种通道,但这种通道的作用本身就是存疑的。
就像我们刚才所讨论的那样,这样的流动并不会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罗克萨特主义理论的框架下,占据生产关系的主体甚至是全部的依旧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只要这样的生产关系不发生变动,那么原本就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剥削现象并不会有多大程度上的减轻,这种所谓的流动改变的不过是一小部分的剥削的主体和客体,仅此而已。
然而,即使我们将这种微不足道的变动视为一种“进步”,这种“进步”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凯恩先生的理论中也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对于那些占据着既得利益的群体而言,哪怕其所获得的只是刚好超过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分界线的一点点的、通过剥削底层群众而获得的利益,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组阻止自身的向下坠落,封死底层的上升通道;相应的,那些在这个体系下毫无损失的上层既得利益者们也不可能发自内心地认同那些站在“中产阶级”的顶端,觊觎着自身的地位的新兴者们。
举例而言,劳动者做了价值100欧元的工作并获得了70欧元的酬劳,固然要比过去付出了100欧元的努力却只能获得50欧元的回报要更加公平,但在这种“进步的”“公平的”情况下,依然有30欧元的报酬从劳动者的口袋之中化身为剩余价值,不声不响地流入了雇佣者的口袋之中,并且只要不改变雇佣关系的存在,那么这个数字无论再怎么增大,也始终不可能真正地达到“100”这个本该是正确的大小。
也就是说,无论凯恩先生多么卖力地鼓吹他的扁平式社会资料分配方式,这一理论也并不着眼于改变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中产阶级无论再怎么扩大,也只能暂时地、表面地缓和原有的阶级矛盾,而剥削关系却不会因此而凭空消失。
由此可见,凯恩先生的理论最多只是对于过往的一种改良,绝然谈不上什么彻底的独创性,然而,这样一来,凯恩先生所宣扬的先进性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只要听一听西欧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演说,你就会意识到,凯恩先生所鼓吹的东西和那些人所宣传的东西并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甚至在历史的悠久程度上要远不如那些上个世纪就已经存在的党派和群体。
……
当我们详细的探讨完上述问题之后,我们就会意识到凯恩先生毕竟不是一个十足的庸才,至少他为了应对我们提出的质疑和挑战而提前准备了一个应对的手段,那便是我刚才所提到过的第二条原则:狭义阶级管理学说。
虽然我们已经就这一学说进行了展开和探讨,但我在前文中没有提到的是,凯恩先生虽然利用这一理论为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一种通道,但这种通道的作用本身就是存疑的。
就像我们刚才所讨论的那样,这样的流动并不会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罗克萨特主义理论的框架下,占据生产关系的主体甚至是全部的依旧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只要这样的生产关系不发生变动,那么原本就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剥削现象并不会有多大程度上的减轻,这种所谓的流动改变的不过是一小部分的剥削的主体和客体,仅此而已。
然而,即使我们将这种微不足道的变动视为一种“进步”,这种“进步”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凯恩先生的理论中也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对于那些占据着既得利益的群体而言,哪怕其所获得的只是刚好超过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分界线的一点点的、通过剥削底层群众而获得的利益,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组阻止自身的向下坠落,封死底层的上升通道;相应的,那些在这个体系下毫无损失的上层既得利益者们也不可能发自内心地认同那些站在“中产阶级”的顶端,觊觎着自身的地位的新兴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