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网络即文学”:一种敞开的历史(4)
网络中的“文学青年”写作再难恢复榕树下网站的盛况,但后来的豆瓣阅读、“ONE·一个”等平台的探索可以看作文学青年写作的延续,它们仍在顽强地探索,保留着网络文学在长篇类型小说之外的可能性。在“榕树下模式”“起点模式”之外,还有“新小说”“黑蓝”等纯文学网站论坛,这些作者可以说是“纯文学”的预备军,他们在网络中交流、学习,未形成独立的生产机制,但始终坚持着先锋探索。新小说论坛已经关闭,曾活跃其上的徐则臣、盛可以、曹寇、李修文、艾伟、张楚、朱山坡等人,现在已成为“70后文学”的中坚人物。他们那些自由探索的精神,到底是网络空间赋予的,还是文学本身的,已没有必要分辨。网络即文学,文学即网络。
《创始者说》书封事实上,在网络类型小说里也形成了猫腻、烽火戏诸侯等“文青作家”,他们的作品在类型小说规则下,注重文学性和思想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当年文学青年写作的另一种殊途同归的深化。类型小说还在不断吸收元素,融化新的文学资源。
文学青年的网络写作虽然在商业中宣告失败,但他们对自由书写与阅读的热切向往,对世界的关注与真诚思考,并没有彻底消逝。他们在短暂、飞逝的时间之网里,留下了恒久的感动,创造了属于自我的意义。这些都是网络文学的遗产,作为“幽灵”存在于网络空间,随着网络写作实践的展开,会被不断召唤、激活。
本文首发于澎湃思想市场
《创始者说》书封事实上,在网络类型小说里也形成了猫腻、烽火戏诸侯等“文青作家”,他们的作品在类型小说规则下,注重文学性和思想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当年文学青年写作的另一种殊途同归的深化。类型小说还在不断吸收元素,融化新的文学资源。
文学青年的网络写作虽然在商业中宣告失败,但他们对自由书写与阅读的热切向往,对世界的关注与真诚思考,并没有彻底消逝。他们在短暂、飞逝的时间之网里,留下了恒久的感动,创造了属于自我的意义。这些都是网络文学的遗产,作为“幽灵”存在于网络空间,随着网络写作实践的展开,会被不断召唤、激活。
本文首发于澎湃思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