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网络即文学”:一种敞开的历史(2)
在封存的网络文学史中,人们讨论网络文学,往往会在“网络”与“文学”两个支点上做文章,辨析是谁包含谁,谁影响谁。这些立论都有其价值,但如果不是把这两个事物理解为解题的“支点”,而是视为两种可以互相激活的“视点”,就会意识到,“网络”与“文学”的内部实际是高度相通的。链接一切,消除远近、高下之别,让人更好地看到、参与世界,这是“网络”带来的最重要礼物。那么,“文学”呢?马克思·韦伯说,“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笼而统之的“文学”,便是一张由无数人编织的“意义之网”,它是弱者的伟业,要在寻常中发掘精微,在废墟之上升腾希望之火,要不断发现创造,化腐朽为神奇,它必然需要无限联系,无限交流。更透彻的定义是,“文学是一种奇怪的建制”,是“自己之外的一切事物”,无处不在而又空无一物——这不就是今日之“网络”?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人类对它所包含的变革可能展开了无数畅想,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数字化生存》一书。但这些看起来极其丰富可感的“生存图景”,对于初生的互联网而言,意义仅在于动员与召唤。与其说是互联网带来了新的世界,不如说它打开了一扇窗户,去鼓舞人们想象世界。对更美更善的事物的想象,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当每一个技术窗口出现,这些想象都会被召唤出来,求得落实的可能。在文学历史中,这些想象被一代一代人付诸笔端,便构造了所谓的“文学母题”。而此刻的“网络”,毫无疑问,正是人们以自由之名召唤出的一种母题:创造一个新世界!
这个新世界中当然包含了新文学。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对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充满期待,这突出体现在对网络写作“自由无功利”这一特性的指认上。2000年,李洁非在《Free与网络写作》里将“free”作为网络文化精神,认为这个英文词包含的“自由的”“自主的”“打闹的”“免费的”等义项,都是网络文化的特征。然而一年后,在榕树下网站担任内容总监的先锋小说家陈村就感慨“网络文学的最好时期已经过去了”,因为“它的自由,它的随意,它的不功利,已经被污染了”。
自由、无功利,只是一种畅想。从生产机制的角度,网络文学迄今二十余年的发展方式,可以被归纳为“榕树下模式”与“起点模式”。“榕树下模式”以榕树下网站的制度为代表,采用编辑审核制,以纸质出版为主要盈利方式,内容多样,尤其鼓励诗歌散文作品,堪称文学青年的抒情写作;“起点模式”以起点中文网的VIP在线付费阅读制度为核心,内容以类型小说为主,实为普罗大众的故事消费。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人类对它所包含的变革可能展开了无数畅想,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数字化生存》一书。但这些看起来极其丰富可感的“生存图景”,对于初生的互联网而言,意义仅在于动员与召唤。与其说是互联网带来了新的世界,不如说它打开了一扇窗户,去鼓舞人们想象世界。对更美更善的事物的想象,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当每一个技术窗口出现,这些想象都会被召唤出来,求得落实的可能。在文学历史中,这些想象被一代一代人付诸笔端,便构造了所谓的“文学母题”。而此刻的“网络”,毫无疑问,正是人们以自由之名召唤出的一种母题:创造一个新世界!
这个新世界中当然包含了新文学。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对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充满期待,这突出体现在对网络写作“自由无功利”这一特性的指认上。2000年,李洁非在《Free与网络写作》里将“free”作为网络文化精神,认为这个英文词包含的“自由的”“自主的”“打闹的”“免费的”等义项,都是网络文化的特征。然而一年后,在榕树下网站担任内容总监的先锋小说家陈村就感慨“网络文学的最好时期已经过去了”,因为“它的自由,它的随意,它的不功利,已经被污染了”。
自由、无功利,只是一种畅想。从生产机制的角度,网络文学迄今二十余年的发展方式,可以被归纳为“榕树下模式”与“起点模式”。“榕树下模式”以榕树下网站的制度为代表,采用编辑审核制,以纸质出版为主要盈利方式,内容多样,尤其鼓励诗歌散文作品,堪称文学青年的抒情写作;“起点模式”以起点中文网的VIP在线付费阅读制度为核心,内容以类型小说为主,实为普罗大众的故事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