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朱元璋为什么能成功建国的三大关键(2)

2023-10-31 来源:百合文库
估计应该是后来要饭路上,可能是出于无聊,或者为了多看懂一些告示,慢慢开始学习一些字。可能多认识一些字,就能提前知道哪有庙会、施舍之类活动,可以多要点饭。
朱元璋从军初期,也没什么文化,但他逐渐开始自学,后来更能作诗,当皇帝后写批注等等。喜欢学习看起来不难,但是对比朱元璋同样的那些农民起义领袖中,有几个肯学习的。因为学习,朱元璋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逐渐认识到人心的重要性。
历史上农民起义军往往干的也不是人事,各种杀人放火抢夺民女并不鲜见,农民被压抑了很多年,终于有机会释放自己的暴力,很多人在各种宣泄。大多农民起义领袖,往往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就开始奢侈享受起来。能有意识克制自己暴力天性,愿意学习文化的农民领袖,微乎其微。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他没有纵情声色,没有像洪秀全那样打下一块地方,立马就给自己招揽后宫佳丽。也没有开始享受生活,过的奢侈起来。
农民本身大多见识就不高,本身对社会了解认识有限,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成功,其实是时代的红利而已。朱元璋正因为肯学习,才能不断拓宽视野,并且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超越其他农民起义领袖。后面才能更会的驾驭形势!

朱元璋为什么能成功建国的三大关键


二,朱元璋眼光不错,尤其擅长识人用人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这时上游是陈友谅,下游是张士诚。两面作战是兵家大忌,但先打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选择。朱元璋选择了陈友谅,这点很多朱元璋的传记都浓墨重彩的写道。
再讲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自己的队伍比郭子兴人马还多,这时朱元璋居然把大部队交给郭子兴,只带了24人,这24个后来都是自己手下重臣。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朱元璋从手下几万人马中,精挑细选几个,关键这些人后来都基本成了独当一面的将才。这个眼光,是真的没话说。
再讲一个少有人注意的点,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朱升,这个九字方针水平固然是高,但能识别朱升是人才的朱元璋才是关键啊!
对吧。假使朱升碰到的不是朱元璋,而是其他什么农民起义领袖,别说任用,搞不好脑袋都给砍了。为什么当时其他领袖没认识到朱升的价值?人才固然关键,能识别人才的领袖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包括此后的李善长刘伯温等等,这些人如果没有碰上朱元璋,纵使满肚子学问,估计也没机会施展。

朱元璋为什么能成功建国的三大关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