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世界,但可以有两个光辉(12)
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能暂时对逻辑进行一个不那么严格的定义。逻辑,是意识发展波上的偏向x轴正方向的切向量,它表示意识的前进速度,也就是说逻辑应该具有前进性,而越“好”的逻辑越能够表现出意识的进步。就比如数学,具有非常好的逻辑体系,它的理论成果作为自然科学的逻辑基础指导人类完成了宏大的科学实践,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另一方面,那些偏向x轴负方向甚至于完全无厘头的思维严格来讲就不算是逻辑了,而应该是所谓的谬论、伪逻辑以及诡辩。比如滑坡谬论和所谓的“二极管”思维,都是比较常见的极端化的二分思维,显然要被高精度的认知和辩证思维摒弃。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伪逻辑,就是直接地、整体性地用上层建筑对下层进行评判,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用道德来绑架思想,属于本末倒置的伪逻辑。最后再说回来,逻辑中还有一部分前进性比较差的逻辑,虽然不是很“好”,但总归不能拒绝。
它们的方向更偏向于纵向,所以对意识的往复过程有更大的影响。如果其数值较小,则影响也较小,而如果数值很大,就会大大改变意识的偏差值,体现出思想和认知的剧烈摇摆。
我们讨论完了意识前进的曲线和速度,那么这个前进运动过程的推动力是什么?如果说存在一个力在背后推动意识前进的话,这个力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和力一样,生于无形却可以被真切感受,只不过一个主观、一个客观。“能动性”一词本身在语义上就被赋予了创造运动的能力,我们可以说因为有能动性,所以能让事物运动起来,这也是我们关于力的说辞,因为有力所以能让事物运动起来,以此掩耳盗铃般地避开对原理的解释,但现实是,我们甚至不知道力是否是客观存在,它是绝对的无形无色。观察本身就要经过力的作用,但力无法观察,只能直接感受。于是在表面行为上,我们通过主观能动性感受事物的力的作用,事物也通过力感受我们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这样就组成了一对双向观察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