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唠唠《金瓶梅》第二回:谁是《金瓶梅》的主角?(5)

因此,《恨锁金瓶》剧里,对武大郎没多少惋惜,反而隐隐有种希望潘金莲成事的快感,这点我会在后面揭露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关系时详说。李瓶儿的复仇,让人想到《甄嬛传》《延禧攻略》这类影视剧,是爽文的设定,通过对李瓶儿的刻画,我把开始对潘金莲的代入转移到了李瓶儿的身上,以至于后面一直都希望李瓶儿把潘金莲干掉。看完之后,莫名其妙的觉得这部剧可以叫《李瓶儿复仇记》,想了想不对,可以叫《姐妹反目记》,想了想,还是不对,应该叫《武松与西门庆》,就像《大明王朝1566》也叫《嘉靖与海瑞》一样。

唠唠《金瓶梅》第二回:谁是《金瓶梅》的主角?


网络配图在心里改了名字,仿佛一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
电视剧确实魔改了,但角度很值得思考。武松和西门庆一正一邪,这种对立的设立是对维护社会价值观和公序良俗的责任或妥协。如果可以不带着枷锁跳舞,或许可以稍稍够一下《金瓶梅》文本背后的深刻表达。
我们现在熟悉的西大名著实际上都属于汇编(《红楼梦》比较特殊也最复杂)。其中最容易理解的是《三国演义》,这是从历史中汲取素材不断加工塑造而成的“演义”故事;《水浒传》也好理解,其蓝本为《大宋宣和遗事》,是很明显的块状故事组合而成,说是一百单八将,其真正认真塑造的人物也就有名的那几个,其余的多是凑数而已;《西游记》也有历史原型,唐僧实有其人,说它是神魔故事有些与大众隔离,换个说法,说它是一本诙谐小说就亲近多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不外乎名著里的这些范畴,一个人物或故事被创造出来,经过不断的传播和演化,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总是要更接地气一些才能罢休,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生活的人物大概只有束之高阁的命了。文人士大夫虽说自古至今掌握着笔杆子,却决定不了一个人物或一段故事的其后发展。为什么现在的文人知识分子总给人一种无病呻吟/隔靴搔痒的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再创作的活性,被丢进故纸堆或束之高阁也就怪不得别人了。

唠唠《金瓶梅》第二回:谁是《金瓶梅》的主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