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航线舰船档案:贝尔法斯特·改Ⅲ(下)(12)
贝尔法斯特号全舰共有二十多个大小不等的通用舰载设施舱,其位于甲板表面的舱门被涂成了和舰体外部一样的银灰色。舱门采用电伺服机构,插入抗脉冲内衬的舱门不惧一般的电磁脉冲威胁。这些通用舱室内部可以根据任务需要更换不同的任务功能组件。从而在增强了贝尔法斯特号的多用途能力的同时,也算是勉强达到了当初指定的技战术指标。
也正因如此,贝尔法斯特·明珠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搭载的总共15座IV-10通用垂直发射装置分别采取两种方式安装。
其中,5座共40个单元的VLS采取普通的垂直安装方式布置在舰体前部两座MK-53主炮的后部平台上。而剩下的10座共80个单元则全部布置在通用舰载设施舱内。
由于贝尔法斯特·明珠受限于吨位限制不得已选择了绝对重点防护的布局,导致舰上所有的VLS都处于无额外防护的状态,然而考虑到吨位限制,设计师们也不能采取安装额外护甲的方式来保护发射箱内的导弹。因此,安装在贝尔法斯特号上的IV-10垂发系统均只配备了出厂自带的凯夫拉装甲,这种在火炮时代性能还能算不错的装甲在电磁炮面前如同纸糊的一般一戳就破,而至于北方工业集团向明珠港区极力推荐的那些能防御电磁炮攻击的附加装甲模块就更加不要想了。
也正因如此,贝尔法斯特号的垂发系统布置确实饱受诟病,尤其是舰艉侧舷布置的共80个单元的VLS,很多人将其当成整体设计中最大的败笔,认为只要有哪怕1枚导弹或电磁炮弹命中舰船的这一部分,都有可能会引爆VLS发射箱里的导弹,造成二次损伤,甚至还有波及到其他发射装置的风险。
确实,这一想法自有其道理。然而正如前文所说,所谓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换言之,只有整体性能的最优而没有整体的“完美”。看上去很好的东西,实际上不一定好,看上去不好看的东西,战斗力也不一定就差。在通常情况下,一枚来袭弹药在接近贝尔法斯特号的时候会首先遭到舰载EECM系统的干扰、压制和欺骗,同时还有“赎罪劵”ERAM这类拦截弹的远程拦截;如果接近到中距离,则会由电磁副炮进行精确打击拦截目标;如果来袭弹药还能进一步接近,则会遭到来自舰载激光CIWS的3到6束高能激光的照射,而根据测试数据,一枚高速飞行物一般仅需持续照射0.1秒就能确保摧毁在这套高效率的远-中-近程拦截体系下,很难有高速飞行物能够命中贝尔法斯特号,而糟糕到连这套体系都无法完全拦截敌方来袭火力的情况……当然有,但是出现的概率很低。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种情况真的出现,贝尔法斯特号还有自身的装甲系统作为最后一道屏障,舰体内的氮气环境和自律机械也能有效控制损害。
也正因如此,贝尔法斯特·明珠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搭载的总共15座IV-10通用垂直发射装置分别采取两种方式安装。
其中,5座共40个单元的VLS采取普通的垂直安装方式布置在舰体前部两座MK-53主炮的后部平台上。而剩下的10座共80个单元则全部布置在通用舰载设施舱内。
由于贝尔法斯特·明珠受限于吨位限制不得已选择了绝对重点防护的布局,导致舰上所有的VLS都处于无额外防护的状态,然而考虑到吨位限制,设计师们也不能采取安装额外护甲的方式来保护发射箱内的导弹。因此,安装在贝尔法斯特号上的IV-10垂发系统均只配备了出厂自带的凯夫拉装甲,这种在火炮时代性能还能算不错的装甲在电磁炮面前如同纸糊的一般一戳就破,而至于北方工业集团向明珠港区极力推荐的那些能防御电磁炮攻击的附加装甲模块就更加不要想了。
也正因如此,贝尔法斯特号的垂发系统布置确实饱受诟病,尤其是舰艉侧舷布置的共80个单元的VLS,很多人将其当成整体设计中最大的败笔,认为只要有哪怕1枚导弹或电磁炮弹命中舰船的这一部分,都有可能会引爆VLS发射箱里的导弹,造成二次损伤,甚至还有波及到其他发射装置的风险。
确实,这一想法自有其道理。然而正如前文所说,所谓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换言之,只有整体性能的最优而没有整体的“完美”。看上去很好的东西,实际上不一定好,看上去不好看的东西,战斗力也不一定就差。在通常情况下,一枚来袭弹药在接近贝尔法斯特号的时候会首先遭到舰载EECM系统的干扰、压制和欺骗,同时还有“赎罪劵”ERAM这类拦截弹的远程拦截;如果接近到中距离,则会由电磁副炮进行精确打击拦截目标;如果来袭弹药还能进一步接近,则会遭到来自舰载激光CIWS的3到6束高能激光的照射,而根据测试数据,一枚高速飞行物一般仅需持续照射0.1秒就能确保摧毁在这套高效率的远-中-近程拦截体系下,很难有高速飞行物能够命中贝尔法斯特号,而糟糕到连这套体系都无法完全拦截敌方来袭火力的情况……当然有,但是出现的概率很低。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种情况真的出现,贝尔法斯特号还有自身的装甲系统作为最后一道屏障,舰体内的氮气环境和自律机械也能有效控制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