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祭以撒(上)(3)
虽然男子觉得这太愚蠢了,让一知半解又不重视的人掌握最终审判的权柄。一般人的立场又怎会坚定?一顿酒足饭饱,一阵嬉笑戏谑中可能就投向了另一边。只是这不但是委员会讨论后提出的条件,也是死去学者生前的意愿,他当时是这样说的,“恰恰是需要无知者或半知者的意见,最终的决定才是正确的,这不关乎于理性的论断与否,而恰恰是优柔寡断中的猝然一击,是真理的必然性中不可或缺的偶然性。”
众人落座,大会开始。说是发布会,实则是一次阐述,一场拉票的现场表演。不过他也不准备说的天花乱坠,信口雌黄。因为所有参与者都下了太大的决心,牺牲了太多,任何的曲解都不过是对他们诚心的亵渎。
首先是冗长的陈述环节,委员会介绍自身的全球标准,主要人员,依据的研究报告,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研究会方则介绍技术背景,人员名单,解决方案和自身考量。双方是早已协商好的官方板书,一气呵成。精研技术者总能心知肚明,互相理解,全球最大的CRISPR研究组和WHO早已是熟人相会,心有戚然。他们都知道,接下来的记者问答才是真刀实枪的过招,才是最关键的决判。
首先是纳菲尔德委员会的记者,他的问题集中在新生儿的平权问题上,金发碧眼的记者衣装简质而不失华贵,露出职业的微笑问道,“基因编辑者的福祉是否与正常人一致,是否会增加现今社会的种族歧视与不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