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济钢鲍山往事(4)

2023-08-19怀旧济南济钢四工地 来源:百合文库
如今假冒伪劣横行,造假达到丧心病狂的程度。毒韭菜、毒豆芽、毒黄瓜、假粉丝等等。精明的南方人就不吃韭菜,尤其是长得胖胖、绿油油的韭菜,农药超标啊。那日陪南方客人就餐,酒后点了韭菜包子,南方人说啥也不动筷子。笑着看我们吃,并说:“你们北方人真隔药啊。”
小国寡民“四工地”地处城乡结合部,由于地域原因,缺少大城市或者沿海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不大气,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充其量是个“镇”。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俗”。这个“俗”字有乡土气息并夹带势利、庸俗的“小市民”味道。鱼龙混杂。当然,四工地也不乏高素质群体乃是藏龙卧虎之地。见识低,近视、势利、小气、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等等小城寡民的毛病它都有。
有人比喻四工地是个葫芦峪,扎上口子啥都出不来。四工地不少老村民也就是老四工地,以居住得越久越自豪。他们对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钢城新苑建成之前,四工地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四工地的小南门(小铁门)只容留一个自行车通过的宽度。不是不开,也知道不方便,但是不敢开,担心不好管理。每逢夏季暴雨高发季节,殷陈、王舍人桥洞涨水,堵得一塌糊涂。许多四工地的老村民看到了这一点。为了让后代长见识,忍痛把子女送到外面工作。

济钢鲍山往事


钢城新苑交付使用,彻底打破了四工地的格局。使得四工地由原来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半推半就彻底打开并开放南门通道,经历了近五十多年的时间。不要小看这个进步。这不只是交通上的顺畅。
四工地虽距市区较远(在当时交通不太发达的情况下),但四工地村民吃穿不比大城市差。四工地人穿戴也很时尚,跟着感觉走。当然也有吃上不太讲究,在穿上非常讲究,面子大于食欲。私家车七年前,四工地村民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你有俺也有,大量的私家车如潮水般涌入村民家庭,使得济南市的市民刮目相看。这不得不感谢改革开放和钢厂的效益。
“买车了么?”替代了“吃了么?”。代表着四工地历史上的进步。买车曾是一代人的梦想,也新村后生们的时尚。车买了,时髦赶上了。家在新村,尤其是娘家、婆家都在新村的有车族,开车成了问题。如同电器一样,老不用易老化,车子老不开,电瓶容易亏电、对车子也不好。何况说车子需要磨合。
门禁之后,长期骑车上班,有的还要加班,车子闲置率很高。车子如同狗一样需要遛一遛,如是新村的有车族抽空溜溜车。利用空余时间每周跑趟市里,没有时间跑市里的,去趟华联超市;实在不行去附近洗个车也算是溜溜了。四工地的某些村民还有开车去体育馆锻炼的习惯。其实要论锻炼身体步行也算运动,从绿色环保的角度看:从家里步行至体育馆也是锻炼的过程。某些村民分的很清楚:开车是开车,锻炼是锻炼。够潇洒的。若干年前,四工地刚有私家车的时候,流行这样的口头禅:“科级、 主任别克凯越赛拉图,科员、工人骏捷捷旗云和夏利。”还是有些档次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