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义》中被黑化的魏吴君臣以及几场著名的“亭战”(2)
再来说说演义中被黑化的东吴英才。镇压黄巾军的先锋“江东猛虎”孙坚是东吴集团的最早创始人,后来的“江东小霸王”孙策已及“东吴大帝”孙权都是他的儿子。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孙坚在镇压黄巾军的战役以及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温酒斩华雄”的主人公其实是孙坚。详见《三国志》中“孙文台温酒斩华雄”,这无不体现出孙坚的勇猛,可惜他和后来的孙策都英年早逝,但他们对于奠定江东稳固的基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的江东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孙权受到了曹操赞誉“生子当如孙仲谋”,他接手江东后善用人才,东吴先后四任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江东英才,这也体现了孙权不凡的知人善任的君王能力。人们熟知的“草船借箭”的真实主人公正是吴王孙权,可见其作为君主的胆识非凡,能力超众!
更值得一提的是“赤壁之神”周瑜,正史《三国志》中的周公瑾不仅是能力出众的江东英才,而且心胸宽广,为人坦诚。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周郎的赞美可见一斑。而《三国演义》中却把周瑜描述成虽能力很强,和诸葛亮一起策划指导了赤壁之战的大胜,却心胸狭隘一直在算计想杀害诸葛,最终却被三次气死的悲情角色,这很显然就是为了增强小说的表达效果而丑化角色的做法。周郎在南郡之战中被曹仁射中毒箭就已经注定了他命不久矣,但正史中周郎不仅心胸宽广,而且很坚强,直到后来因病而抱憾离世,令人惋惜!
接下来简要谈一下几场至关重要的“亭战”,《三国演义》中好几场带“亭”的战役都很著名,对局势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盘点。
首先介绍一下“仓亭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六年冬,即公元201年。是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一战后又一次大规模战争。建安五年,袁绍于官渡被曹操击败,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至此袁绍元气大伤,但河北人口众多,袁绍在退回河北后,会合其子袁谭、袁熙、袁尚以及外甥高干,又开始养精蓄锐,以图再次南下,消灭曹操。经数月的准备,袁绍于建安六年冬,于平丘渡河,意图经平丘渡过黄河,袭取陈留,再由陈留攻取许昌,击败曹操。 曹操方面,谋士郭嘉准确判断出了袁绍军的意图,于是建议主动曹操北上迎击袁绍。 双方于仓亭相遇,此次袁绍的兵力依旧比曹操多,但吸取了上次官渡一战的教训,步步为营,不急于进攻,慢慢逼近曹操,以寻找有利战机。而曹操急于求战,为此焦头烂额。此时,曹操手下谋士程昱献上“十面埋伏”之计,于是曹操主动撤退到黄河边,并用许褚引诱袁军发动攻击,因曹操背水一战,手下将士又是百战精锐,因此再次将袁军击败,袁绍败退时,十支伏兵依次杀出,袁军开始崩溃性的溃散,至此曹操再一次击败袁绍,将袁绍的元气彻底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