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水浒前言——重蹈江涛
又过岁月几度,重看书林隐处。
虽是光阴如飞渡,昔日英雄如故。
翻旧书,凭栏处。
功名利禄且不顾,重整书生模样旧如初 ,再走桑田古路。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然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水浒了,我想这大概是和地区风俗文化有关:在我们这里,逢年过节,总是要看“热闹”,这“热闹”闹的不是别的,正是水浒梁山中的故事。在当地,跳这种舞蹈的节目就叫做“英歌”,大概是“英雄之歌”的意思吧。逢大年初二、初三,市里必定会举办一场大型的英歌表演,又或是店铺开张,又或是村里祭祀,有时候也会请上一小队英歌去闹腾一番,人们相信这磅礴的锣鼓声和豪迈的舞姿可以驱走邪气,带来好运。
依稀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或者说能认知)英歌的情景:那时候我不过父亲怀里的一毛头小儿,早早随父亲到英歌出发点的路旁等候表演的到来。表演队伍虽然未至,但那看热闹的早已是人山人海,大伙就在那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只一听得一声齐喊,那锣鼓声就如海浪一般一排排涌出来,那人潮也随之涌动起来。人潮人涌,我一三尺孩童如何看得到?父亲遂把我抬到他肩上去,眼前的视野便突然开阔起来:
只见那队伍为头的一个,头带黑色尖顶高帽,身穿黑纹轻燕装,脸纹黑白长链蟒,手持七寸黑白相间银环蛇,脚踏小巧玲珑步,跑在队伍前面开道,那人潮挡在队伍前面时,他就拿那蛇头往前面探,那人潮就如被刀劈一般向两边退去,闪出一条宽阔大道来。跟在这人后面的,是浩浩荡荡的队伍,只见那群人,个个脸画獠牙,身穿奇色异装,有身带大串珠子作和尚打扮的,有头带铁箍披头散发如头陀行僧的,有那满头红发红须似烈火红莲的,也有那黑不溜秋像旋风恶浪的,这群人双手中各持一节红木短棒,就随着锣鼓节奏在那敲打,扭狼腰,跨虎步,半空中腾起一豹跳,平地里发出一雷吼,那敲鼓声、击棒声、呐喊声,好不骇人,便是恶鬼须胆裂,饶是魔王也心寒,太岁遇着应绕道,阎王见了也避让。量我乳牙未齐的三岁孩童,如何见得这般光景,唬得我便往下钻,直扑扑地躲在父亲怀里,父亲还乐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