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模拟战争128—顿河(3)
“在上午的战斗中,我的装甲连十五辆豹主战坦克损失了两辆,人员伤亡十一人,也就是说损失并不超过百分之十,和我们对阵的一个苏军轻装甲团被我们摧毁了二十二辆坦克……有一辆或许是反坦克炮。但在中午,团级指挥官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撤退,但还没有来得及撤退,阵地和村庄就被60.1厘米榴弹炮掀翻了。”依据《苏军八十年代装备简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60.1厘米榴弹炮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作为由至少兵团一级单位指挥的师或旅,且大部分部队都不存在该火炮。1982年末在战后统计中苏联方面并不承认有该口径火炮参战,问题在1984年得到解决、中联军队并没有依照规章向后方撤退,其列车炮部队仍活跃至战争末——这与中联所签订的区域性战争不符,但最终成为遗留问题。
12月31日,不停撤退的第6方面军被迪米梯里下令“寸土必争”。这是必然的尴尬情况。第6方面军虽然有来自海上的炮火支援,但毕竟有限。苏军也几乎达到了一百万人。在接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激战,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水平,苏军都并不差于德军,虽然十五号B型很擅长坦克鏖战,但在苏军所特意针对敌方装甲部队的包围行动中难以发挥。因此有计划地保卫某些地区成为最优解,1月2日,在短暂的新年停火事件之后,苏军第12集团军群与第13集团军群从两个方向进入了顿河畔罗斯托夫,但迪米梯里的五支方面军已经撤走四支,仅剩承担防御任务的第6方面军。来自撤退方面军的武备与部分被调往该军团的数个旅补充了第6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因此在3日,第17集团军率先发起了对第12集团军群的反击。
反击的过程不必多加描述,第17集团军成功地在沙赫特附近干掉了将近两个师的苏军炮兵单位。最后的防御战持续至5日,在第四帝国内部的指令下,迪米梯里最终在5日晚借雷暴天气为掩护,撤走了大多数部队与伤员。
12月31日,不停撤退的第6方面军被迪米梯里下令“寸土必争”。这是必然的尴尬情况。第6方面军虽然有来自海上的炮火支援,但毕竟有限。苏军也几乎达到了一百万人。在接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激战,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水平,苏军都并不差于德军,虽然十五号B型很擅长坦克鏖战,但在苏军所特意针对敌方装甲部队的包围行动中难以发挥。因此有计划地保卫某些地区成为最优解,1月2日,在短暂的新年停火事件之后,苏军第12集团军群与第13集团军群从两个方向进入了顿河畔罗斯托夫,但迪米梯里的五支方面军已经撤走四支,仅剩承担防御任务的第6方面军。来自撤退方面军的武备与部分被调往该军团的数个旅补充了第6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因此在3日,第17集团军率先发起了对第12集团军群的反击。
反击的过程不必多加描述,第17集团军成功地在沙赫特附近干掉了将近两个师的苏军炮兵单位。最后的防御战持续至5日,在第四帝国内部的指令下,迪米梯里最终在5日晚借雷暴天气为掩护,撤走了大多数部队与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