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模拟战争128—顿河(2)
1981.12.30—1982.1.5对于迪米梯里与另两位副行动人员,尤其是科珀兰-默克莱这一位后勤管理人员来说,陆地上的行动未免过度困难,尤其是对于燃油供应。在占领区的开采上迪米梯里已作了详细规划。12月初,迪米梯里曾授意科珀兰对在斯大林格勒南方的广大油田驻守的第1方面军第21军与第13军加以通知:“对开采问题必须有所注意,尤其是设备养护与秩序管理方向,必须在遵循签署《北太平洋合约》占领区法的前提下加快生产至本月20日,然后开始携带任何有用设备返回位于我方控制区域的防御线,氢油加工品务必在海军保证下以亚速海送抵前线。”
由于虑及返回速度,迪米梯里决定让仍在乌克兰腹地的第一方面军与第三方面之一部仍沿原计划返回,但剩余部队则需要在芬兰军团的协助下迅速赶往亚速海域,德军的大型舰艇已经到达,随时可以准备接送近七十万人回本土。
苏军第12集团军群第112军与第111军在援助部队与苏联空军的支持下发觉了迪米梯里的真实意图——他要撤退,如果依据图库佐夫与哈维德杰夫两位集团军群司令的看法,这两个军应当顺势展开突袭战,为后续部队的抵达争取空间优势。但他们的副军长兼军政委波利肖尼认为敌军可战斗部队应有二十万人以上,假设奥斯丹和卡赫雷特等前线二线指挥者没有使用情报恐吓战术的话,这个人数或许应当是三十五万。依照德军编制来看,负责防务的第六方面军仍共有五十五万兵力,考虑再三,第111军决定先退居红卢奇,等待第12集团军群(标准编制10个军,但通常有13个,一般为48万人)集结。波利肖尼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德军第六方面军确实没有到元气大伤的程度;相反,比起消极抵抗,光是第114军在位于顿河最外围巡逻时遭到了不下三个满编旅的分批攻击,如此不爱惜主战坦克的行为在大多数苏军指战员看来就是实力雄厚的表现。
其实这是迪米梯里的策略,他将数个要撤退的师的装甲单位和空中力量收归守备部队,然后再派出少则六十多则一千的大型游击队去冲击苏军的全线进攻,重点更在于将对方焦点引入顿河畔罗斯托夫以减轻整个战略全局所面临的压力。很显然,计划奏效了,苏军两个充当前锋的集团军群围向第六方面军。
12月30日,第111军与第125军开始了轰炸与攻击。两俊已对快节奏的低空力量配合有较熟悉的掌握,因此在开始的一个小时,事情十分顺利,用导弹和火箭炮摧毁对方宽达500米的雷区与堡群。但在第二小时,阻力逐渐增加,挡在他们面前的除了刚刚击破的一个步兵师,还有从后备队中调动出的第六方面军第81师与第20师。苏军第111军与第113军的合作战线愈加艰难,德国海航的支援也让苏联的空中中继通信陷入混乱,很显然,第一战是德军的胜出。但随后战局就有了新的变化,第12集团军群已经由追击路线向东南方位疾驰而来,第6方面军被逼退十二公里。
由于虑及返回速度,迪米梯里决定让仍在乌克兰腹地的第一方面军与第三方面之一部仍沿原计划返回,但剩余部队则需要在芬兰军团的协助下迅速赶往亚速海域,德军的大型舰艇已经到达,随时可以准备接送近七十万人回本土。
苏军第12集团军群第112军与第111军在援助部队与苏联空军的支持下发觉了迪米梯里的真实意图——他要撤退,如果依据图库佐夫与哈维德杰夫两位集团军群司令的看法,这两个军应当顺势展开突袭战,为后续部队的抵达争取空间优势。但他们的副军长兼军政委波利肖尼认为敌军可战斗部队应有二十万人以上,假设奥斯丹和卡赫雷特等前线二线指挥者没有使用情报恐吓战术的话,这个人数或许应当是三十五万。依照德军编制来看,负责防务的第六方面军仍共有五十五万兵力,考虑再三,第111军决定先退居红卢奇,等待第12集团军群(标准编制10个军,但通常有13个,一般为48万人)集结。波利肖尼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德军第六方面军确实没有到元气大伤的程度;相反,比起消极抵抗,光是第114军在位于顿河最外围巡逻时遭到了不下三个满编旅的分批攻击,如此不爱惜主战坦克的行为在大多数苏军指战员看来就是实力雄厚的表现。
其实这是迪米梯里的策略,他将数个要撤退的师的装甲单位和空中力量收归守备部队,然后再派出少则六十多则一千的大型游击队去冲击苏军的全线进攻,重点更在于将对方焦点引入顿河畔罗斯托夫以减轻整个战略全局所面临的压力。很显然,计划奏效了,苏军两个充当前锋的集团军群围向第六方面军。
12月30日,第111军与第125军开始了轰炸与攻击。两俊已对快节奏的低空力量配合有较熟悉的掌握,因此在开始的一个小时,事情十分顺利,用导弹和火箭炮摧毁对方宽达500米的雷区与堡群。但在第二小时,阻力逐渐增加,挡在他们面前的除了刚刚击破的一个步兵师,还有从后备队中调动出的第六方面军第81师与第20师。苏军第111军与第113军的合作战线愈加艰难,德国海航的支援也让苏联的空中中继通信陷入混乱,很显然,第一战是德军的胜出。但随后战局就有了新的变化,第12集团军群已经由追击路线向东南方位疾驰而来,第6方面军被逼退十二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