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模拟战争119—电子与传统同样重要
自1980年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雷达与通信质的提升让军事的复杂程度上升了一个档次,由中立国联邦所提出的“电子战”“雷达战”或“信息战“等成为全球军事研究的焦点。
1980年9月,中立国联邦“阿图-1”重型驱逐舰首次使用了尚不成熟的电子干扰雷达(即日后“辅助雷达”的一部分),出乎意料地让附近执勤的巡洋舰收到了虚假的雷达电子诱饵信息,诱饵显示有八架武装直升机正在偷袭附近岛屿,巡洋舰发射防空导弹还击,但什么都没打到。此类似于影子舰队“模仿式欺骗弹”,但二者用途不同,欺骗弹并不会由于强电干扰而被雷达辨认出来,它只是伪装成其他单位进行战术级别的震慑。“电子干扰”成功吸引了中联各大军事科学研发部门的注意,10月,第一个能够“反干扰”与一定程度抗屏蔽的相控阵雷达出现了;12月,短波通信启用正式军事化进程。
其他两方阵营起步较为慢,同盟国于次年2月打破中立国联邦的军事垄断,也开发出了能够干扰对方通讯与雷达侦察的“数据链斧”式,随后几乎是同一时间,苏联和中联的第一款电子战斗机诞生了,它携带的相控阵雷达能够产生混乱或指定状态的电场,干扰雷达运作并屏蔽某数频段的通讯信号。
8月,中联已经开始使用陆军与空军间的同步式频段交换链,起步较晚的德国则注重于载有干扰与反干扰设备的装甲车与预警机,这影响到了苏联的电子战装甲车发展。直至10月,三方才有了互相对称的电子战实力。电子战、信息战是否能代替传统大规模作战?三方给出的意见是:不能。因为若只是因为电子战上的些许劣势就输掉一整场大战,这是不值的。所以不得不考虑将传统大兵团作战与电子信息战结合,在之后的(即1981年10月初之后),电子战对战争的影响与它所不能影响的部分在实战中被深度发掘,第二次科技革命间的战争方式革命就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