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炮火》第三章:“只需英国大兵一人”(3)
1911年7月1日,德国“豹”号炮舰驶抵摩洛哥港口城市阿加迪尔,宣示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此时战争一触即发的氛围更加浓厚。
1911年年7月20日,威尔逊与迪巴伊签署文件,明确规定从动员第四天至第十二天,总数为15万人和6.7万匹马的兵力将在勒阿弗尔(Havre)、布洛涅(Boulogne)以及溯河而上在鲁昂(Rouen)登陆,改乘火车开赴莫伯日地区的指定地点集结,而在第十三日即可投入战斗。
1911年8月23日,帝国国防委员会召开秘密会议,确定战争爆发时的英国战略问题。这个会开了一整天,上午由威尔逊将军阐述陆军的意见,下午则由费希尔的后任、海军上将阿瑟·威尔逊(Arthur Wilson)爵士提出海军的意见。陆军与海军提出了完全不同的两套方案,并展开了激烈争辩。威尔逊将军对德国将如何利用俄国的动员迟缓而将它的主力派去对付法国人,而在兵力上取得对法军的优势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这一讲驱散了许多幻想。他正确地陈述了德国将实行右翼包抄的进攻计划,但是由于他深受法国理论的熏陶,把德军直下默兹河以西的兵力估计为不会超过四个师(约10万人)。他声言,如果在战争爆发时将英军六个师全部派到法军战线左翼,则顶住德军的攻势便大有希望。海军则认为远征军登陆地点不应在法国,而应在普德国北方海边,在那里登陆的英军将会把“比它自身大几十倍的德军调离其正面作战的前线”。
陆军取得这场胜利。这次大会还确立了一项人事调动决议,时任内务大臣的丘吉尔被委任为海军大臣。
1912年,霍尔丹前往德国与德皇等德方领导人会谈,尽力劝阻德国人不要通过新的海军法案去扩充舰队。这次谈判的失败是英德两国最后一次谋求和平的努力,之后英国便和法国缔结了一项海军协定,正式明确英国协防法国的义务。这其中还有一些小插曲。由于自由党的反战立场,这份协议并没有公之于众,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由内阁起草,通过外交大臣格雷爵士致信法国大使康邦的形式,模棱两可地规定了两国各自自由参战的立场,承认了两国联合计划的存在。与此同时,英军独立在比利时作战的论调也常常被提起。不过,由于比利时严守中立,拒绝与英军合作的立场使该计划无法进行下去。
1914年春天,法英两国总参谋部的联合计划大功告成。英国也做好了大战前的准备。
1911年年7月20日,威尔逊与迪巴伊签署文件,明确规定从动员第四天至第十二天,总数为15万人和6.7万匹马的兵力将在勒阿弗尔(Havre)、布洛涅(Boulogne)以及溯河而上在鲁昂(Rouen)登陆,改乘火车开赴莫伯日地区的指定地点集结,而在第十三日即可投入战斗。
1911年8月23日,帝国国防委员会召开秘密会议,确定战争爆发时的英国战略问题。这个会开了一整天,上午由威尔逊将军阐述陆军的意见,下午则由费希尔的后任、海军上将阿瑟·威尔逊(Arthur Wilson)爵士提出海军的意见。陆军与海军提出了完全不同的两套方案,并展开了激烈争辩。威尔逊将军对德国将如何利用俄国的动员迟缓而将它的主力派去对付法国人,而在兵力上取得对法军的优势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这一讲驱散了许多幻想。他正确地陈述了德国将实行右翼包抄的进攻计划,但是由于他深受法国理论的熏陶,把德军直下默兹河以西的兵力估计为不会超过四个师(约10万人)。他声言,如果在战争爆发时将英军六个师全部派到法军战线左翼,则顶住德军的攻势便大有希望。海军则认为远征军登陆地点不应在法国,而应在普德国北方海边,在那里登陆的英军将会把“比它自身大几十倍的德军调离其正面作战的前线”。
陆军取得这场胜利。这次大会还确立了一项人事调动决议,时任内务大臣的丘吉尔被委任为海军大臣。
1912年,霍尔丹前往德国与德皇等德方领导人会谈,尽力劝阻德国人不要通过新的海军法案去扩充舰队。这次谈判的失败是英德两国最后一次谋求和平的努力,之后英国便和法国缔结了一项海军协定,正式明确英国协防法国的义务。这其中还有一些小插曲。由于自由党的反战立场,这份协议并没有公之于众,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由内阁起草,通过外交大臣格雷爵士致信法国大使康邦的形式,模棱两可地规定了两国各自自由参战的立场,承认了两国联合计划的存在。与此同时,英军独立在比利时作战的论调也常常被提起。不过,由于比利时严守中立,拒绝与英军合作的立场使该计划无法进行下去。
1914年春天,法英两国总参谋部的联合计划大功告成。英国也做好了大战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