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体现角色的成长,《西游记》中我为什么认为唐僧成长的“停止”(2)
也许凡人对于妖魔鬼怪的承受能力还是难以进步,就如同上面所说的:这不是唐僧应该受的苦难,那么对于唐僧在宝象国的第三十一回中被“平反昭雪”,认识到了孙悟空的重要性——“贤徒,亏了你,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既然认识到了悟空的重要性,想必也会对其发言和提醒会相对重视,但是到了第五十回,悟空化斋之前为唐僧画了个护身圈千叮万嘱:“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嘱,至嘱!”,可能还是因为等候多时了,依旧是猪八戒三言两语便轻易忘记悟空的警告走出了圈外最后遭灾,同样地第六十五回小雷音寺,悟空两次告诫他不要进去,但是唐僧一意孤行还是进去了最终也是被妖怪抓拿。如此三番两次不听悟空劝阻而又遭灾,同孙悟空一起相处的时间这么久了,唐僧在我看来依旧没有改变对悟空的不信任,也就是说内心的固执看法依旧没有变化——内部成长的第二点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当然还有一些琐碎的故事原因,也有许夹杂着个人已经形成的一些偏见,这些就是我认为唐僧这个角色没有成长的理由。
那么,我所期待唐僧的成长,是在外部成长中刻画唐僧言行中更偏信于悟空而不是在被八戒一句话就带偏,对于悟空的叮嘱能够多加重视而不是当耳旁风,下一秒就反其道而行之;在内部成长中,唐僧能够在遇到妖魔中不再那么容易地“悲伤逆流成河”而是多一份坚定和相信,不再像前面那样抱怨山高水长和路途险峻,而是默默向前。这些成长的增加对一些剧情的影响完全没有太过多的改变,但是却又起到了对人物塑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体现——唐僧不再是一个静止的人物,而是一个动态的、会改变的人物。
其实说了这么多,可能也只是我的偏见和不满,不满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人物塑造的局限,可能也是期望太高导致的“爱之切,急之切”;也可能是我没有欣赏到其内涵和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