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人(5)
(二)体现的人文情怀
文学本质上是人学,无论是对人性的描写还是,还是对历史背景的反映,其实都是在对人进行描写,对人进行反映。《四世同堂》和《三体》都有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四世同堂》中的反战理念,《三体》中“给予岁月以文明,而非给予文明以岁月。”都是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类文明的尊重。老舍关心在侵略的环境下普通人民的生活,理解他们的难处,他本没有对祁老人之类的有家无国的观念的人,有多少批判,而是给予了更多的同情,而不是要求他们进行“玉碎”,确实他们不过是一群可怜的俘虏,无意义的反抗之后增加被屠杀的人数,就像战士在战场上战死是意义重大的,因为他可以为战争的胜利提高几率,俘虏没有武器没有力量的抵抗只会激活敌人的兽性。老舍在第三部《饥荒》中塑造的日本老太太形象,则是进一步的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即如果国家不尊重人民,人民自然不必效忠国家,人民是国家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国家的意义不是一个观念,不是一块地方,而是一群有共同契约的人民,国家不能把人民当成工具,而应该是国家是服务人民的工具。
在《三体》中人类在应对三体文明的威胁是集中一切力量建造太空舰队,造成了“大低谷”,作者在书中给了人类反抗的机会,在“大低谷”时期人类爆发了全球性的革命,推翻了专制的政府,发出了:“给与岁月以文明,而非给予文明以岁月”的主张,反映了作者对人的尊重,没有哪一代人是应该被牺牲的。在专制政府被推翻后人类反而走出了“大低谷”迎来了应用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太空舰队反而比集中一切力量建设的计划更快更好更大规模地建设好了,而且人类的生活质量也没有因为要建设太空舰队而下降,由此可见作者是相信把人尊重了,把人问题解决了,人得到了发展,器物自然会发展起来,相反,不尊重人只能迎来“大低谷”,现实中东西德国的发展差距,南北朝鲜的发展差距,以及我们文革和和改革开发后的发展差距也可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