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不到位,乱出主意是会害死自己的(2)
“如今发兵是为了国家,谈什么帮谁!”韩馥面有惭色。刘子惠又说:“兵者凶也,不可先起。应派人观察各州动静,有人带头,我们再响应。冀州综合实力强,理当后发先至。”韩馥认为有理。
【解析】一、关于韩馥
材料中的韩馥,就是三国演义中说“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的那个。而实际上,韩馥最后也是没有派军参加诸侯讨伐董的,他后来迫于形势,在河北为诸侯调集粮草。话说袁绍逃亡冀州,韩馥随后便被任命为冀州牧,实际上韩馥是董卓派到冀州制衡袁绍的棋子;但当天下讨董之风轰轰烈烈的关键时候,韩馥却开始左顾右盼起来。一方面韩馥担心局势变动之后压不住袁绍,反而招致群雄的首先攻击;另一方面又想保存实力,不想起兵讨董。韩馥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想两不相帮,坐观成败,最后再谁赢帮谁,或取而代之。
二、韩馥讨论的目的
馥得移,请诸从事问曰:“今当助袁氏邪,助董氏邪?”韩馥得到了桥瑁伪造的入洛邀请函,便召集属下商议,到底是该帮袁绍还是董卓。这个时候韩馥的态度是不明确的,没有人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一方面,韩馥是董卓派到关东制衡袁绍的棋子,有帮董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韩馥又拿着桥瑁伪造的三公文书出来公开讨论,既然要讨论,那就说明也有帮袁绍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韩馥的意图不明确,却要求下属表态,不外乎两种可能性:一是真的心里没有主意,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二是心里已经拿定主意,但却不表露态度,想看看谁赞成谁反对。
三、随意公开表态的危险性
韩馥对下属提出的问题,简直就是个送命题。帮袁绍还是帮董卓,直接关系到韩馥集团后续的政治走向。作为韩馥集团的一员,无论在这个时候的主张是什么,都是有风险的。如果主张帮袁绍,议论的结果是帮董卓;如果主张帮董卓,最后议论的结果是帮袁绍。一旦随后组织朝着议论结果的方向实践,那么作为提出“错误”主张的下属,此时面临的境地就非常尴尬了。
【解析】一、关于韩馥
材料中的韩馥,就是三国演义中说“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的那个。而实际上,韩馥最后也是没有派军参加诸侯讨伐董的,他后来迫于形势,在河北为诸侯调集粮草。话说袁绍逃亡冀州,韩馥随后便被任命为冀州牧,实际上韩馥是董卓派到冀州制衡袁绍的棋子;但当天下讨董之风轰轰烈烈的关键时候,韩馥却开始左顾右盼起来。一方面韩馥担心局势变动之后压不住袁绍,反而招致群雄的首先攻击;另一方面又想保存实力,不想起兵讨董。韩馥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想两不相帮,坐观成败,最后再谁赢帮谁,或取而代之。
二、韩馥讨论的目的
馥得移,请诸从事问曰:“今当助袁氏邪,助董氏邪?”韩馥得到了桥瑁伪造的入洛邀请函,便召集属下商议,到底是该帮袁绍还是董卓。这个时候韩馥的态度是不明确的,没有人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一方面,韩馥是董卓派到关东制衡袁绍的棋子,有帮董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韩馥又拿着桥瑁伪造的三公文书出来公开讨论,既然要讨论,那就说明也有帮袁绍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韩馥的意图不明确,却要求下属表态,不外乎两种可能性:一是真的心里没有主意,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二是心里已经拿定主意,但却不表露态度,想看看谁赞成谁反对。
三、随意公开表态的危险性
韩馥对下属提出的问题,简直就是个送命题。帮袁绍还是帮董卓,直接关系到韩馥集团后续的政治走向。作为韩馥集团的一员,无论在这个时候的主张是什么,都是有风险的。如果主张帮袁绍,议论的结果是帮董卓;如果主张帮董卓,最后议论的结果是帮袁绍。一旦随后组织朝着议论结果的方向实践,那么作为提出“错误”主张的下属,此时面临的境地就非常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