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问》<三、四>(2)
28日晚上,赵月遥跟着本班学生进入礼堂,在前排的角落倚着。
据说此次文艺汇演有内幕,什么内幕呢?当然是内定主持人或内定节目之类的啦!唔,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使几十个人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白费了而已,大概这些孩子会垂头丧气一段时间了。
赵月遥在前排角落一是为了避“汪”耳目,二是瞧瞧孩子们的心血凝聚的节目的质量究竟如何,倘若能博领导一笑,那么日后有事必然好说。
舞蹈后面是唱歌,唱歌后面是舞蹈,然后落幕。
真是出奇得简单,唉,真不懂当初为何要死皮赖脸地来看,如今来了却赏心全无,交头接耳,兴奋地说“这人我认识!”,“哇!好帅啊!”、“ta是我们班的哦!”……不胜枚举。有不少人也无聊地打起了哈欠,说还不如回教室上课。
赵月遥不禁想到了钱钟书的《围城》,和那句法国谚语。
这大概就是所谓“执虚如盈”的感觉。
29日晚上,赵月遥在家打开电脑,搜索着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明天要讲《中国魂》,“魂”的所在便是华夏民族的图腾:龙。然而课文写得相当粗糙,用词多处不当,赵月遥无奈地撕掉了那几页,丢进垃圾桶,只好自己亲自找资料来上课。
“再次深深体会到编者的苦衷,”赵月遥叹息道,“不是编者水平差,而是读者需求的档次低。”
的确,当她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名著的时候,他们竟然大呼看不懂、没意思、不想看。对于《我是猫》、《罗生门》、《基督山伯爵》更是摇头晃脑,拒之千里。天啊, 高中生不看这些书,看什么啊?难道非要写上名著导读才看得懂?当然,这也是中国当代为何少有文学大家的缘由之一。
又想多了。赵月遥将选好的资料打印出来夹进备课笔记中,舒坦一笑,呷了一口热茶,伸了个懒腰,倒在舒适的小床上闭上了眼。
在龙的传说中,千篇一律的地方就是:只有一条龙。当然,神话小说不算。龙这种生物,如若存在,也会有各种种族,就像恐龙一样,并且和人类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为什么?人性啊!人类是不能允许有比人类更强大的物种存在的,一定会加以管制。人类总有一天会丢掉敬畏,用各种武器捕杀龙族,把它们当做食物,或进行各种“合理运用”。龙也是会吃人的,并非像神明那样没有胃和生殖器。我们迄今为止所知的众神进食,完全是为了迎合人类的想法。
唉,人的想象力和思想不能囿于现状而蹈常袭故啊!
古人不仅编造传说,还将对传说的信仰化为图腾,展现给后人,而如今的我们又将为后世留下怎样的“信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