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人喻》白袍篇 第十一章 楚楚伊人水一方(4)
2023-06-14 来源:百合文库
陈庆之“唉”的一声叹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何况这门婚事我已向天子请示过,身为臣子如何可反悔?”
陈楚反驳道:“什么男婚女嫁,我偏要女婚男嫁,我娶个夫君回来不成吗?何况天子尚未许!我若先成婚了,也不算爹您反悔,也省得让天子劳神。”
陈庆之气道:“胡闹,婚姻大事岂可儿戏!当着客人的面,怎可如此信口开河!”
陈楚哭诉道:“爹,我若嫁人了,以后谁来给您端茶送药。再说萧直那个登徒子,仗着天子偏袒,整天游手好闲沾花惹草的,父亲您就不考虑女儿的感受吗?更何况,他还是那个叛贼萧综的儿子!您一生忠贞,何苦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听到陈楚说天子和萧综不是,陈庆之勃然大怒,斥道:“住嘴!姑娘家家,怎可口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自陈楚出身以来,只见过父亲教训五个哥哥,自己则从未被责骂过一句,今日如此严厉的斥责,让她这个才十四岁的小姑娘越想越委屈,眼泪竟簌簌地落下,蹬脚还嘴道:“女儿就算死,也不嫁那登徒子!”
又听得一声“阿弥陀佛”,只听未名说道:“两位施主,此事既因萧施主而起,可否听他一言?”
陈庆之和袁启虽知道萧综尸骨在陈府之中,但实不知已死之人要如何开口。陈楚则完全不知道未名在弄什么名堂,也不知未名接下来所言是会助自己还是劝自己,此时此刻的她已没心思去想那么多,只把死马当做活马来医。
陈楚抹干眼泪,双手合十诚心说道:“萧综殿下,小女无礼,刚刚出言冒犯,实非有心,您若在天有灵,还请您秉公评断!您若执意要选我当儿媳,我这就去您身边服侍您!”
陈庆之要不是早习惯了陈楚的刁蛮,听她如此说道又得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想想自己半生戎马,一声令下可治三军将士,但用尽浑身解数却管不住这个宝贝女儿,若小师傅有法子说服她自然最好,忙请教道:“小师傅,不知你所言何意,还请指教。”
未名谦卑回道:“陈施主,指教不敢当。萧施主自齐州落难后不久,便一直与小僧相伴左右,他的言行举止,小僧皆历历在目,他的喜怒哀乐,小僧也感同身受。数载相处,萧施主之为人小僧比各位更为了解。其平生最不甘之事便是‘身不由己’,至其身死仍对此耿耿于怀。他若在世,定不愿让后人因他之故而步其后尘,如若让他替女施主抉择,他定会抉择让女施主自行抉择。”
梁国因天子信佛,上下皆礼佛,陈楚自小也听过不少得道高僧开坛讲经,但扪心自问,她从未听懂半句佛理,或者说就未听进半句佛言,更别提去信佛奉佛了。在她眼里,佛不过是一尊无血、无肉、无魂的雕塑,一个求生、求富、求权的工具,然今日未名所行之事、所言之理,却让她对佛的认识有了不小的改观。
陈楚反驳道:“什么男婚女嫁,我偏要女婚男嫁,我娶个夫君回来不成吗?何况天子尚未许!我若先成婚了,也不算爹您反悔,也省得让天子劳神。”
陈庆之气道:“胡闹,婚姻大事岂可儿戏!当着客人的面,怎可如此信口开河!”
陈楚哭诉道:“爹,我若嫁人了,以后谁来给您端茶送药。再说萧直那个登徒子,仗着天子偏袒,整天游手好闲沾花惹草的,父亲您就不考虑女儿的感受吗?更何况,他还是那个叛贼萧综的儿子!您一生忠贞,何苦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听到陈楚说天子和萧综不是,陈庆之勃然大怒,斥道:“住嘴!姑娘家家,怎可口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自陈楚出身以来,只见过父亲教训五个哥哥,自己则从未被责骂过一句,今日如此严厉的斥责,让她这个才十四岁的小姑娘越想越委屈,眼泪竟簌簌地落下,蹬脚还嘴道:“女儿就算死,也不嫁那登徒子!”
又听得一声“阿弥陀佛”,只听未名说道:“两位施主,此事既因萧施主而起,可否听他一言?”
陈庆之和袁启虽知道萧综尸骨在陈府之中,但实不知已死之人要如何开口。陈楚则完全不知道未名在弄什么名堂,也不知未名接下来所言是会助自己还是劝自己,此时此刻的她已没心思去想那么多,只把死马当做活马来医。
陈楚抹干眼泪,双手合十诚心说道:“萧综殿下,小女无礼,刚刚出言冒犯,实非有心,您若在天有灵,还请您秉公评断!您若执意要选我当儿媳,我这就去您身边服侍您!”
陈庆之要不是早习惯了陈楚的刁蛮,听她如此说道又得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想想自己半生戎马,一声令下可治三军将士,但用尽浑身解数却管不住这个宝贝女儿,若小师傅有法子说服她自然最好,忙请教道:“小师傅,不知你所言何意,还请指教。”
未名谦卑回道:“陈施主,指教不敢当。萧施主自齐州落难后不久,便一直与小僧相伴左右,他的言行举止,小僧皆历历在目,他的喜怒哀乐,小僧也感同身受。数载相处,萧施主之为人小僧比各位更为了解。其平生最不甘之事便是‘身不由己’,至其身死仍对此耿耿于怀。他若在世,定不愿让后人因他之故而步其后尘,如若让他替女施主抉择,他定会抉择让女施主自行抉择。”
梁国因天子信佛,上下皆礼佛,陈楚自小也听过不少得道高僧开坛讲经,但扪心自问,她从未听懂半句佛理,或者说就未听进半句佛言,更别提去信佛奉佛了。在她眼里,佛不过是一尊无血、无肉、无魂的雕塑,一个求生、求富、求权的工具,然今日未名所行之事、所言之理,却让她对佛的认识有了不小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