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叙事,从轻小说到大电影里面的叙述技巧(2)
电话那头传来了声音。
单看这一段可能感觉平平无奇,但是你是否认为这里的电话是指代的同一个内容?虽然一句话的变换有些极端,但是在一大段的叙事以后,一个关键性的事件被转换到另一个场景时,大部分人会下意识认为这个所指的关键性线索是同一件事,利用这个特性就可以设计一些巧妙地误解,可以把一个多余的人身份巧妙模糊化,或者像《天气之子》里面那样把时间模糊误解成为同一个时间线上发生的。这一点也可以看《镇魂街》里面地叙述技巧。
再举一个例子,是scp系列里面的一个小故事,叫飞翔的荷兰人(大概)。里面讲述的是一种模因占据了研究员的身体,两种意识交替的在键盘上打出的文章。到最后研究员想要其他人封住这个房间并且给家里人一笔钱,而那个模因则狂妄的发出恐吓。
两种文字直接你一句我一句地混在一起,通过句子交替地速度传达出一种抗衡感,这种信息隐藏在文字之中,直接作用于你的阅读感受(可以通过故事叙事地快慢控制节奏)。而且仔细体味会发现个中奇妙。看过原文的人是否会对这奇怪的收容物的存在感到奇怪?是欲盖弥彰还是确有其事?原文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疯子的幻想。这也是多线叙述的好处之一——容易引出开放性的结局。
电影里面的多线叙述,两件事之间可能会有几个决定性的线索,这些线索在不同的线里面有不同的理解。结局用一种蒙太奇的手法把这几个线索表述出来,就可以造成看客对于结局的猜想。多线叙述的每一条线都是不完备的,因为每一条线必然服务于主体,否则只是单纯的混合体。因此每条线一定存在不完备性。这种不完备性成为了多线叙述最特色的地方,所以在表现开放的结局时候就显得游刃有余。就好像《盗梦空间》最后那枚悬而未定的陀螺一样。(只是举陀螺的例子)
对于一个长篇故事,比如《魔禁》系列,选择线索人物多线叙述能把故事讲清楚,不至于在同一个时间节点叙述故事时会产生错乱感。在叙事时插入一些场外人物的交互,一方面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一方面可以在此后重新开设一条支线。可以一条线介绍故事发展,一条线偏向旁人的心里体味。也可以一条线描写成功的一面,一条线描写失败的一面。总之每一条线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体味到里面的差异之后会有一种妙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