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博物馆,我们一起去春游 | 科幻小说(5)
同学们请往前移动半个单位。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卫星文明,就属于上面讲的这一类。从大家走进这个展馆到现在,对比色谱,星球的整体颜色已经从绿31演化到绿6灰25,这是卫星表层环境从强氧化腐蚀的等离子寒冬,走向了有轻金属单质饱和大气的夏天。
在你们的呼吸罩侧面随机更换几组微距实况,大量屈光潜镜头藏在星球的各处,向你们展示这些单体生命的生活与行为。对于慢速演化的文明,从潜镜头里能看到的光子图几乎是静态的,而对于快速演化的文明,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看完整个演化进程。他们贪婪地解读和吸收上一代文明的遗迹,但并不知道星球环境很快就要再次恶化,这是以他们目前的水平,尚无法影响的节律循环。
大家再转到背面来看。
在时间上短暂闪烁的脆弱文明,也并不是每一个都能以休眠埋藏和挖掘解读的形式循环留存下去的。原生环境无数次的节律变化中,绝大多数短暂的文明只出现一次,就永久地消失了,这是最难寻找和复原的一类文明。文明探查工作者常常只能勉强找到的,是已经被时间磨蚀到几乎消失的智能痕迹,比如当地自然环境无法造出的元素分布、成分复杂度过高的物质、反地质应力发展模式的大陆板块变形,而且这些痕迹到底是当地产生还是外星带来的,也经常引发争议。能够按自我意愿跳出单向时间轴的生命类型毕竟是少数,普通文明博物馆很难请到那样的员工来协助复原工作。
这一侧排列的文明也以对我们而言极快的速度演化,从潜镜头中能看见清晰的细节。为了保证展览进行,每当这些文明进入冬季,逐渐淡化到痕迹都不太明显之后,单个展览盒里的全部物质将被粉碎并重铸,重新恢复成复制文明初始发展时的初春状态,如同电影的重放。所以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地观看这些昙花一现的一次性文明。既然他们没有办法在节律变化中自发持续下去,博物馆就只能帮助他们循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