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目光不可及之处(正)(4)

2023-05-29妄想 来源:百合文库
真正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座塔楼直入云霄,矗立于赤道之上,如同地球伸出的长臂,又如云层垂下的神殿。
一百四十余年前,人们在材料工程学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了高塔不至于倒塌,首先要足够轻,必须找一种分子间距离长,但是分子间作用力却足够强的材料,然而这两项要求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在科学家们磕磕绊绊发展了几十年后,一种有机长链分子踏入了人们视野。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情况下,它的晶体体现出了奇特的性质。
自催化碳骨架链延长。
将一罐原料放进冷冻机,在降温的过程中,一开始是正常的液体凝固成晶体并增长,这与其他液体的行为并无差异。但当温度突破氮液化的程度时,晶体的体积开始反常的膨胀起来,正如水在刚结冰的那几度时一样,缓缓的完成一种晶体到另一种晶体的蜕变。
到了氦的沸点时,晶体已经完全从立方体变成了细长的冰柱。
科学家们试图破解其晶体转化过程,但均一无所获。因为一旦对样本进行观测,就势必有粒子间的碰撞,这种撞击对维持低温条件很不利。不过终于,在一次次失败后,人们还是观察到了它们一瞬间的变化。
在一处地下实验室,这里可以防止宇宙射线的干扰,科学家们见证了晶体重构的全过程。在零下一百九十多度时,也就是七十开尔文左右,晶体突然“碎裂”。字面上的意思,晶体瞬间从外到内由固体碎成一个个分子。随后,晶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延长,遵循重力感应的上下方向,宽度则逐渐减弱,如同种子发芽后迅速生出根与茎的行为。对新的晶体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它们由一个个小分子长成了无数条极其规则的长链分子,贯穿整个晶体,形成一个有史以来最为精密的光栅。

目光不可及之处(正)


科学家们猜测,在一开始还是小分子时,它们的形态还自由散漫,服从无规则运动。真正的变革出现在晶体解构时,晶体在短时间内崩解成一堆分子,这些分子在重力作用下决定方向性,并催化附近的分子与自己链接。他们先是互相“拥抱”,随后侧面的基团迅速像尺蠖虫一样,以重复上接下断的形式,把与自己链接的一方“抬”上自己的头顶。
至于是谁抬谁,主要取决于它们分子侧面的一个特殊基团先碰到另一个分子的识别基团。当然,也有一些分子互相链接时可以做到相互平行的“拥抱”但不相互移动,这是因为它们的特殊基团没有遇到其他分子的识别基团,而是碰上了另一个特殊基团。
分子基团级别的催化现象,科学家们还是第一次见到。
“就像你细胞内的一些蛋白质在细胞骨架上行走一样,只不过它更小。”
一名科学家如此评论道。
不论如何,这一材料的性质为建造超高塔台提供了机会。
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航空,如果可以在赤道建造一个足够高的发射台,那么发射卫星、飞船将不再消耗如此多的燃料。
恰巧,这几年超低温技术又取得突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