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青云《紫电青霜》述评 ——兼论诸葛青云武侠小说的“承袭”与“变化”(上)(12)
2023-05-29 来源:百合文库
正派后辈人物以“天心七剑”为主,在构想方面应是对《蜀山剑侠传》中七位小侠取得“七修剑”的情节有所借鉴,不同的是“七修剑”是飞剑,且有各自名称,如“天啸剑”、“赤苏剑”、“青灵剑”等。而“天心七剑”中只有五柄取名为“天心剑”的兵器,由“尹一清”、“薛琪”、“谷飞英”、“荆芸”、“杜人龙”五人各持一柄,并将持有“紫电剑”与“青霜剑”的“葛龙骧”与“柏青青”夫妇纳入,凑成“七剑”。
“尹一清”与“薛琪”分别是“不老神仙诸一涵”与“冷云仙子葛青霜”的大弟子,登场次数极少,未能在主要情节中发挥作用,人物形象很是单薄。“谷飞英”与“荆芸”登场次数较多,却未能在个人特质方面有所显现,人物形象单薄且趋同,“谷飞英”虽然在《天心七剑》中影响了情节的发展,但在人物描绘方面却产生了“反效果”,在分析情节时已有提及,不再赘述。“杜人龙”大致是活泼少年的形象,但神态、动作的表现相对单一,虽然被他的师父“独臂穷神柳悟非”评价为“煞神转世”,却未能在情节中有所体现,人物特质也并不如其师那般相对明显。
“葛龙骧”的人物形象,其实是诸葛青云在作品中弘扬的德行品质的拟人化表现,希望将他描绘为宽厚仁爱、守礼谦逊、重情重义、至诚至孝的完美人物,作者的爱憎偏颇较为明显,描绘时不无可议之处。且试举几个事例。
《紫电青霜》第一章中,“悟元大师”遭劫身死,“葛龙骧”立于坟前时,心中想道:
“取不义之财,到头来反被钱财所累。叹一念贪欲,不知杀害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一只碧玉灵蜍,不过灵石仙乳、万载空青凝结之物,能治些伤毒、盲哑等病而已,竟然勾惹起江湖中无限风波。冤冤相报,杀戒循环,何时得了?就拿这冢中人物悟元大师来说,虽然披上袈裟,依旧尘缘未净。不但怀璧伤身,临死之时,还口呼碧玉灵蜍,念念不忘此物,真算何苦?”
关于“不义之财”的议论,并无合理来由,“碧玉灵蜍”是“悟元大师”杀死蟒蛇之后偶然获得,如何能称“不义”?在得宝之后,“悟元大师”广结善缘、救济山民的侠义行为,并无不妥,以命相搏,不令宝物落入邪派手中,更应激赏。“葛龙骧”对于“悟元大师”临死时口呼“碧玉灵蜍”的举动,竟非首先认为“悟元大师”是对宝物落入邪派手中而心有不甘,反而认为“悟元大师”是对宝物念念不忘,未免不合情理。即使“葛龙骧”不知“悟元大师”得宝的来龙去脉,但诸葛青云对于情节的倒叙,却将读者置于“全知视角”,因而“葛龙骧”的妄发议论,很难说对人物形象毫无妨害,有不如无。
“尹一清”与“薛琪”分别是“不老神仙诸一涵”与“冷云仙子葛青霜”的大弟子,登场次数极少,未能在主要情节中发挥作用,人物形象很是单薄。“谷飞英”与“荆芸”登场次数较多,却未能在个人特质方面有所显现,人物形象单薄且趋同,“谷飞英”虽然在《天心七剑》中影响了情节的发展,但在人物描绘方面却产生了“反效果”,在分析情节时已有提及,不再赘述。“杜人龙”大致是活泼少年的形象,但神态、动作的表现相对单一,虽然被他的师父“独臂穷神柳悟非”评价为“煞神转世”,却未能在情节中有所体现,人物特质也并不如其师那般相对明显。
“葛龙骧”的人物形象,其实是诸葛青云在作品中弘扬的德行品质的拟人化表现,希望将他描绘为宽厚仁爱、守礼谦逊、重情重义、至诚至孝的完美人物,作者的爱憎偏颇较为明显,描绘时不无可议之处。且试举几个事例。
《紫电青霜》第一章中,“悟元大师”遭劫身死,“葛龙骧”立于坟前时,心中想道:
“取不义之财,到头来反被钱财所累。叹一念贪欲,不知杀害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一只碧玉灵蜍,不过灵石仙乳、万载空青凝结之物,能治些伤毒、盲哑等病而已,竟然勾惹起江湖中无限风波。冤冤相报,杀戒循环,何时得了?就拿这冢中人物悟元大师来说,虽然披上袈裟,依旧尘缘未净。不但怀璧伤身,临死之时,还口呼碧玉灵蜍,念念不忘此物,真算何苦?”
关于“不义之财”的议论,并无合理来由,“碧玉灵蜍”是“悟元大师”杀死蟒蛇之后偶然获得,如何能称“不义”?在得宝之后,“悟元大师”广结善缘、救济山民的侠义行为,并无不妥,以命相搏,不令宝物落入邪派手中,更应激赏。“葛龙骧”对于“悟元大师”临死时口呼“碧玉灵蜍”的举动,竟非首先认为“悟元大师”是对宝物落入邪派手中而心有不甘,反而认为“悟元大师”是对宝物念念不忘,未免不合情理。即使“葛龙骧”不知“悟元大师”得宝的来龙去脉,但诸葛青云对于情节的倒叙,却将读者置于“全知视角”,因而“葛龙骧”的妄发议论,很难说对人物形象毫无妨害,有不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