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缒和吉本芭娜娜的比较分析(4)
论情绪的转折,三秋缒笔下的角色心思不够细腻,甚至于有点单线条。与丰富的内心世界结合起来就显得流水账过多。故事奇、设定奇、经历奇、但角色平平无奇。读完后甚至完全想不起那些男主的名字……
可以说在三秋缒的作品中,人物、情节、环境这些都不是重点。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作者以及设定。
这是三秋缒优秀的地方,说明他表达出的东西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同时也是三秋缒的不足之处。不按常理出牌的前提是驾驭文字的能力足够高,他的文笔尚未达到那个程度。
若三秋缒想要更近一步,文字的节奏需要有质变,尤其是情绪的顿挫感。
3、结局
“苍白的讽刺”是三秋缒式结局的共性。
与绝望而麻木的男主不同,女主总是在绝望的缝隙中追逐着小小的幸福。可她们的结局基本都是死亡,男主却得到了“所谓的”救赎。前者徒劳,后者淡漠。讽刺意味极其强烈。
同时,作品的主题冲淡了情感的基调。若代入女主的视角,她们是为了一场“不值得”的爱情而义无反顾,可谓是三秋缒的悲剧美学。
这大概就是本世纪初非常流行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吧,疯狂而绚烂多彩。不得不说很戳我的感性。
但问题的根本也出在这里,女主没得选。
众所周知,“人性美”往往是在道德(或其他)困境的抉择中呈现出的。因矛盾和选择的缺失,导致作品只有悲剧,缺乏人性美。
这样的悲剧很美,却是空洞的。
(四)、吉本芭娜娜的文字美学
1、环境描写
与三秋缒一样,吉本芭娜娜也是侧重于感性的作者,“世界观”感很薄弱。但她的小说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注意此环境非彼环境,这对作品有哪些提升呢?
①冲淡过于沉重的情节和人物内心,相当于阅读时搭配的轻音乐。
②不少环境描写伴随着情绪的转折,是文字张力的重要环节。
我抱起行李,向车站赶去。太阳还高高悬挂着,让人目眩,仿佛阴霾的天空渗入眼帘。——《哀愁的预感》③有的环境描写达到了“练字”的水平,对作品质量的提升显而易见。(翻译君的水平也很重要)
在空荡荡的车厢内,车轮在钢轨上碾动的声响和乘客发出的声音,以同样的声调轻轻淌进我的耳鼓深处。永远待在电车里呀!……我这么想着。摇晃眼看着就要融入体内……或许我已经睡着了,或许我看得十分真切。——《哀愁的预感》④并非任何环境描写都能呈现出画面感,其中有很多只是单纯的白描。清秀而平淡的文风,可使读者耳目一新。
可以说在三秋缒的作品中,人物、情节、环境这些都不是重点。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作者以及设定。
这是三秋缒优秀的地方,说明他表达出的东西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同时也是三秋缒的不足之处。不按常理出牌的前提是驾驭文字的能力足够高,他的文笔尚未达到那个程度。
若三秋缒想要更近一步,文字的节奏需要有质变,尤其是情绪的顿挫感。
3、结局
“苍白的讽刺”是三秋缒式结局的共性。
与绝望而麻木的男主不同,女主总是在绝望的缝隙中追逐着小小的幸福。可她们的结局基本都是死亡,男主却得到了“所谓的”救赎。前者徒劳,后者淡漠。讽刺意味极其强烈。
同时,作品的主题冲淡了情感的基调。若代入女主的视角,她们是为了一场“不值得”的爱情而义无反顾,可谓是三秋缒的悲剧美学。
这大概就是本世纪初非常流行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吧,疯狂而绚烂多彩。不得不说很戳我的感性。
但问题的根本也出在这里,女主没得选。
众所周知,“人性美”往往是在道德(或其他)困境的抉择中呈现出的。因矛盾和选择的缺失,导致作品只有悲剧,缺乏人性美。
这样的悲剧很美,却是空洞的。
(四)、吉本芭娜娜的文字美学
1、环境描写
与三秋缒一样,吉本芭娜娜也是侧重于感性的作者,“世界观”感很薄弱。但她的小说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注意此环境非彼环境,这对作品有哪些提升呢?
①冲淡过于沉重的情节和人物内心,相当于阅读时搭配的轻音乐。
②不少环境描写伴随着情绪的转折,是文字张力的重要环节。
我抱起行李,向车站赶去。太阳还高高悬挂着,让人目眩,仿佛阴霾的天空渗入眼帘。——《哀愁的预感》③有的环境描写达到了“练字”的水平,对作品质量的提升显而易见。(翻译君的水平也很重要)
在空荡荡的车厢内,车轮在钢轨上碾动的声响和乘客发出的声音,以同样的声调轻轻淌进我的耳鼓深处。永远待在电车里呀!……我这么想着。摇晃眼看着就要融入体内……或许我已经睡着了,或许我看得十分真切。——《哀愁的预感》④并非任何环境描写都能呈现出画面感,其中有很多只是单纯的白描。清秀而平淡的文风,可使读者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