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读书笔记|《赖声川的创意学》|创意并不是灵光乍现、神的恩赐,而是可以训练得到的(3)

不强求创意的我似乎也活得还不赖。即便我曾幻想过无数种打破常规的梦幻生活,但不可否认,现实在我的身上留下的印迹实在太浓重太深刻,我不过是一只被装在塑料薄膜里的草蜢,任意蹦跳,时常也能改变这薄膜的形状,但限制终究是在的。
在这么想着的时候,赖声川又说:“妥协”和“包容”之间只是一线之隔。妥协也可以是一种“包容”的艺术。或许你能说这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但看看古往今来多少作品是在压迫与妥协中诞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皆是此理。
此刻我又想起很多年前看采访节目,金韩彬说过他很焦虑,怕自己写不出比《LOVE SCENARIO》更好的歌了。当时这首歌横扫多个榜单,在音乐界得到非常高的评价。这种焦虑是极致的、非常人的喜爱与付出后会得到的恐惧。因为当一个人未尽全力,他知道自己还有用力的空间,而当一个人每次都尽力而为,他对未来全然未知、没有丝毫把握,而未知带来恐惧。

读书笔记|《赖声川的创意学》|创意并不是灵光乍现、神的恩赐,而是可以训练得到的


除了自我对“江郎才尽”恐惧,外界的期待、曾经的成功、失败,都有可能转变成限制,更不要说最常见的机器故障、设备失灵、天气不尽如人意等的叠加了。
这时我被点醒了,我不应该总是聚焦于“限制”、“现实的束缚”,妥协并不代表放弃,只管去做梦也好啊。
而艺术家更需要赖声川这种“妥协”的豁达,需要“包容”的艺术。焦虑和恐惧带来的不过是无穷的停摆,只有冷静下来,看淡限制与瓶颈,甚至借力发力,不把限制与瓶颈看作是要突破的东西,而是灵感来源本身,人就会豁达很多。我想这也是有时向内寻找安宁比向外寻找帮助要来得有效的原因之一。
书的最后回到“做你自己”和“动机”。
赖声川引用了吉美钦哲仁波切的一段话:“最伟大的创意就是在改造自己。大部分艺术家都只是在搅起或倒出一些习惯性的东西,并无新意。真正的创意在于自我的转化。”

读书笔记|《赖声川的创意学》|创意并不是灵光乍现、神的恩赐,而是可以训练得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