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自救者》杂谈:从和字的“相应”之义看悟道与选择(2)

而和的“相应”之义,从《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的“相互呼应、应和”、《墨子·号令》:“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符不合及号不相应者,伯长以上辄止之,以闻大将。”中的“相符合”,再到后来广泛使用的“相适应、相宜”之解。未脱离相互应和、匹配之义。在我看来,引申到理念层面或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更进一步,因势利导。能量的分析判断与运用也是如此,没有一劳永逸、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刻度,动态地看待发展和变化,相应而为,才不容易一叶障目、自欺欺人。这点受一位已故前辈启发,自己用之能量体系证伪与自救的应用也有体会。
新一代中国人,自卑感会少一些乃至部分人自豪感占多数。几十年间,中国人在经济、民生提升方面抓到些重点,有一个较长的稳步上升期,综合国力(特别是工业体系及制造业能力)、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均有所建树。而且有更多中国话语、能讲出中国故事——用中国人的文化走出一条强民强国的复兴之路。相较此刻仍处于动荡、战乱中的地区和国度,中国人从温饱迈向富足过程中有时机腾出余力去考虑一些严肃问题。

《自救者》杂谈:从和字的“相应”之义看悟道与选择


近两百年来中国的经历,或许能让部分国人有切肤之痛和清醒反思,同时意识到看待中华文化需有视角转变,而非达到某个状态、形成某种相对有利的局面就回到一条已被证实并不高明的老路上去。如西汉宣帝在谈到汉朝治国制度时就提到“霸王道杂之”,先不细究其“霸道”(法治)和“王道”(教化)在当今社会的可行性,起码体现了不同思想综合搭配的理念。目前,不少学者、智库成员在形容中国当代治国理念时会用到“外儒内法”,且往往是比较乐观的,似乎依此法就足以平步天下、无后顾之忧了。以我粗浅的认知来看,在一些无法充分展开论述的讲演场合,用类似概括特征的词语是可以的,但过于信赖某个名词甚至长此以往陷入定式之中,则弊大于利。儒法可用,也可以将某种身经百战的理论作为核心,但世界时刻在发展,视野不必限于此。一如内外兼修、软硬兼具、充分实力保证下的“和”,不仅应考虑面上风光的和睦融洽,也需重视“相应”的实事求是、杀伐决断,求匹配当下现实、变化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最优解,在一定高度上去决策、布局,而非甫一领先就固步自封。
和字的“相应”之义不易发现或引起重视。从这点看知识的习得,不应看主流与否,呼声大小,也不应过分持实用主义态度取其部分而忽视其它(实用主义在决策与实践方面的好处多过治学)。全面扎实的积累与独立思考,都不可或缺。积累是否扎实可从全面性、深度等方面检验,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不少人知道公驴和母马杂交所生马骡(骡子)一般不能生育,却不清楚广东部分地区所称泥鸭(普通话骡鸭则更易分辨些)同样源于杂交、有此困扰;独立思考则往往可从逆向思维和细节处尝试:除了科学与技术等特定领域,不赞同过于非黑即白的思维,有些事却可从细节清晰分出黑白乃至荒诞,如无意中看到的“XXX,某党党员,信仰:佛教(该党规定不能信仰宗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