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 “利他”的界限在哪(3)
2023-05-16 来源:百合文库
同时,利他主义道德向人们灌输只要目的利己,则不论手段损人还是利人,统统都是恶。这就使人们在目的利己时,失去选择以利人还是损人手段的道德必要、道德觉悟、道德兴趣,从而滋长损人利己之风。
利他主义将他人放在个人主体之前,独立人格被忽视,个体身份的认定是通过集体中的关系来实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人对于宗族和国家的义务,极少将人视作独立的个人。在长期的传统文化浸润中,人的主体性被消解,没有自我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的主体地位,缺乏独立的道德思考和价值判断。毕竟不为集体考虑的人势必成为众矢之的。
4
“界限”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被前文的论述带进坑里?
我们在评价利他利己的时候,总是很自然将利他作为好的,利己作为不合适的。而在评判时却仅仅将“他”和“己”作为标准。
合适吗?
当然不。
我们分辨行为是利己还是利他的时候,出发点应该是行为人的动机。但判别行为是否合理应该接合结果进行分析。利他主义也必须是理性行为, 要考虑到这种善意的行为对接受者的最终效果。如果没有理性 ,盲目的利他主义也许不仅不会增进接受者的福利 ,反而会给双方带来负效用。包办婚姻便是例子。
成全他人的最好方式不是让利于他,而是与他保持适度的理解与尊重,只有这样彼此的核心价值关切才能各自得以发展和实现。
利他的界限不会是以人来划分的。人始终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依照理性判断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并给予他们以合理的定位, 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艳羡他人;既不单以自己为目的,也不只为他人服务。他们知道利益与自身核心价值的区分所在,因此绝不会只为逐利而牺牲后者。
利他主义将他人放在个人主体之前,独立人格被忽视,个体身份的认定是通过集体中的关系来实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人对于宗族和国家的义务,极少将人视作独立的个人。在长期的传统文化浸润中,人的主体性被消解,没有自我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的主体地位,缺乏独立的道德思考和价值判断。毕竟不为集体考虑的人势必成为众矢之的。
4
“界限”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被前文的论述带进坑里?
我们在评价利他利己的时候,总是很自然将利他作为好的,利己作为不合适的。而在评判时却仅仅将“他”和“己”作为标准。
合适吗?
当然不。
我们分辨行为是利己还是利他的时候,出发点应该是行为人的动机。但判别行为是否合理应该接合结果进行分析。利他主义也必须是理性行为, 要考虑到这种善意的行为对接受者的最终效果。如果没有理性 ,盲目的利他主义也许不仅不会增进接受者的福利 ,反而会给双方带来负效用。包办婚姻便是例子。
成全他人的最好方式不是让利于他,而是与他保持适度的理解与尊重,只有这样彼此的核心价值关切才能各自得以发展和实现。
利他的界限不会是以人来划分的。人始终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依照理性判断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并给予他们以合理的定位, 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艳羡他人;既不单以自己为目的,也不只为他人服务。他们知道利益与自身核心价值的区分所在,因此绝不会只为逐利而牺牲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