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舰局外传:墨卡拉耶夫传奇(15)
一场内战中,星舰控制中心被核武器炸毁,绝大多数重要资料付之一炬,残存星舰的建造和修复工作戛然而止,远征萨比星系的任务被无限期拖延。东部航天港无人维护,最终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曾经存有难以想象的海量资料的星舰控制中心如今只剩下几张烧焦的图纸,其中能勉强看出早一代星舰的设计理念。星舰控制中心被摧毁后,天球失去了对太空力量的约束力,天球成为了一座孤岛,平日里习以为常的进口物资成为稀缺物品——墨卡拉耶夫王朝在其最后的四十余年里实质上已经死亡,只是天球的广大面积和人口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而已——诸如奢侈品的稀缺还能接受,但是一些工业制品(通常由轨道工厂生产)的稀缺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如前所述,沙皇的命令很快便失去了权威,各地军阀混战,帝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衰亡。
失去了天球支持的星舰开始为了资源和生存大开杀戒:它们对曾经的战友、军用船坞和民用空间站开火,抢夺聚变燃料和配件;但聚变燃料终有用完的一天,一些星舰选择了冒险突入大气层,但绝大部分以失败告终:星舰坠毁往往带来巨大的破坏,造成大规模伤亡事件;剩下的在自相残杀中化为碎片。而外星殖民地更加悲惨:它们无法生产战略物资和星舰,甚至连食物也无法自足。失去了天球支持的殖民地变成了星空中的孤岛,贸易网的崩塌对各个殖民地来说都是致命的——殖民地被设计成产业互补的模式,这样当一个殖民地叛乱而被封锁后就难以为继;但这也让殖民地在末世中难以生存和扩张,失去了殖民地的根本目标。行星上的殖民地至少还能在地壳中挖掘聚变燃料,远离行星的居住空间站只能等死——无论是停电还是被星舰攻击——只有极少数人乘坐逃生舱逃回天球。而高级官员们的空间站条件要好得多:
他们往往有着自己的私人飞船,能及时撤离至天球——如果没有被流寇所击落的话。
现在的天球星环中,可以看到如繁星般闪光的金属颗粒,它们分散在天球的冰星环中,虽然只占天球星环质量的万分之一,却将星环亮度提高了一倍以上,使得天球星环成为人类认知中最明亮的星环系统。这些金属颗粒就是当年舰队的残骸,其总计质量达到千亿吨量级(据估计,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星舰大多坠毁于其他星球和天球海洋中,只有少部分进入天球稳定轨道——它们可供人类开采上千年),可想而知舰队全盛时期的恐怖规模。诸多近地轨道空间站早已落回天球,它们坠落时引发了巨大的灾难,进一步削减了帝国人口;深空空间站则早已迷失、停止运转,成为上百万人的陵墓;直到今日,人类仍不时发现某颗行星地下存在当年殖民地为生存而挖掘的深坑——开凿深坑往往入不敷出而且十分危险,最终所有殖民地都死于内耗或工程事故,时间不晚于天历元年。
前950年,库鲁斯叛乱爆发,间接催生了萨哈尔斯政权。前941年,萨哈尔斯·特里在环大陆南部半岛东部建立萨哈尔斯政权,并于前914年抵达天子之城下。经过三年围战,前911年,皇宫失守,末代沙皇死于乱战,墨卡拉耶夫王朝灭亡。此时,整个天球帝国只剩下约12.4亿人口,可谓人口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