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 3 (4)(2)
如果无法感知自己的形状的话,又要怎样才能以这个充满了人类的世界的居民一样的形态出现在这里的街道上呢。
TPSS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居民。即使只是模仿游戏也不可能做到。
即使能够分析这个世界中人类的行为,想要没有违和感地融入到其中也是不可能的。就像要熟习词汇和句法的小学生创造出马尔克斯的作品,让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绘制出大工业时代的景象,或是让存储了千百首乐曲的计算机比肩贝多芬,这样的任务。
所以,这时的TPSS,仍然在困扰着,而且比为寻找「如何击破Kuraito」这一问题的答案而困扰时更甚。
拒绝了TPSS提交的看起来精密而万无一失的作战计划,又推行了一系列怎么看都站不住脚的命令的Master同样处在困扰中。虽然令Master困扰的并不是这样的作战计划是否可以按照预想执行下去的问题。
Master并非是因为TPSS带来的酒精饮料喝太多之类的无聊原因才制定出那种作战的。与之相反,Master对作战计划的用意有着不亚于TPSS的精细考量。从夏至日开始,泛函少女们在与Kuraito的作战中就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情报固然是决定性的因素;比起意识到这一问题,想到收集情报的方法则是困难得多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再将目标放在扩大情报量上,又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
也就是,仅仅从目前与不明人形的几次遭遇的记录来看,是否能得出什么结论,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早在Alice作战的中途就已经想到了。
不妨重新回顾一下Alice作战的过程。总部下达将泛函少女们分散开来的命令,接着是两三天的平静。TPSS通过某个少女调动的无人机群被摧毁,看似是为了解除HK-S对道路的监控,结合之后的动作来看解释为是以让敌对人形方面控制的仿造版无人机能在空中无阻地飞行为目的更加合适。接下来是释放出通信干扰的信号;然而整场作战中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通信干扰。安置通信干扰不过是为了将TPSS和B3LYP分开,以及将常驻指挥部的大部分人力分散到野外而已。即使是将B3LYP和TPSS分开,综合来看也看不出什么目的。TPSS在整场作战中没有与敌人正面相遇,而B3LYP虽然遇到了一点麻烦却远非致命。敌人设计这些行动的目的是消灭HK-S的战力,这样的假说是完全说不通的。即使最后利用指挥部园区暂时的空虚以及防空能力的弱点直接入侵,以当时的几架无人机的火力要对指挥部带来显而易见的破坏也是不可能的。
掌控着主动权的敌人不可能没有预料到这一点,这样看来将声东击西认作Kuraito的目的也过于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