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剧》第九章:静谧与图书之国(6)(7)
而中国文学的故事是则为具体与世俗的,立足于“世俗”来写理念与美学,故事的结局常常以寻常之事作为收尾,解决矛盾问题。
一个规矩可看作一个故事,而人情世故中有太多的形式规矩,无数的故事贯穿人生的始末。
这样的故事越是丰富,人越是容易在道路上迷失方向,最终只能被生活不断催促、被推着走,一路上有舍有得,却如前言所述……一点一点的,如同忒修斯之船,不断被人替换掉体内的“部件”,连自己还是不是自己也分辨不清。
即便立足点不同,所能达到的至高处也是一样的,只是人的见闻与能力程度并不相同。
那些从朦胧睡梦醒来之人见余外仍陷迷梦之中,便欲写出醒世之文,为了不中道崩殂,只好写成“醉翁之意不在酒”。
可是……谁又能叫醒装睡的人?另一方面又加深了这个世界的外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少女玛利亚,这位图书之国渊博公主的世界——完全是由知识与理论堆砌出来的,被书堆起的高塔封闭,又通过书本这一窗口观察着外界。如果能打开心扉,想必里面装填的也一样是书。
不被理解,亦不需要被人理解,只是单方面地接受外界的洪流洗礼,在世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大池子中被浸染,染上这个世界浑浊的色彩,逐渐扭曲自我。
用她的话来说……她就是书的奴隶。当她注意到这点时,她已经失去了为人的幸福。
她是一位观众,是一名读者,也是一个评赏家。
保持着绝对的理性与客观,从高处审视着这个世界的善与恶。将自身置于物外,屏息自我存在感,这便是所谓的“上帝视角”。
但是站于道德高地上,又会因为视角问题而忽略了人性的隐秘之处,常常做出与真实相悖的冲动的破坏行径。正因为保持高度的理性,因此她甚至连这点也看在眼里。
纸上读来终觉浅。当然也要有“体验”才行,为了寻求真实感,她开始进行实验以验证真理,并由此接触到了这个世界的真相。
***
“……那是黑暗的,毋庸置疑……那是黑暗的,是夹杂在光明面与文明面之间的影子,像是扎根在深涧缝隙间的一株小小的毒草,却有着非凡的毒性与旺盛的生命力,最令人不齿的是——它还伪装成其它药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