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个真实的秦钟(2)
孰是孰非,是是非非,也难细细分解。不过是一群少年争风吃醋,从言语挑衅到动手的“混战”,作者写得精彩,我亦读得捧腹。脂砚斋评说,“燕青打擂台,也不过如此”。闹得沸反盈天,也怪贾代儒不在,贾瑞自己便品行不端,难以服众——他自己就是个不肖子孙。
然而秦钟不懂事却是千真万确。宝玉是真正体贴之人,秦钟却不懂体贴自己生病的姐姐。竟然将学堂之事悉数告诉了秦可卿,使之又添了几分烦忧。正是“早知日后争闲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后来,秦可卿死了。尽管不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姐,但是若没有嫁入豪门的秦可卿,他秦钟如何能结交宝玉呢?况且逝者为大,尊贵如北静王,尚且等“滔滔然将殡过完”,方回舆。可这秦钟竟全无丧姊之伤,反而一路上欣欣然。见了乡野二丫头,调侃宝玉,“此卿大有意趣”,令人心生反感。更是不顾有孝在身,在送殡途中与小尼姑智能儿偷情——“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智能儿是个不幸的女孩子。在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给惜春时也曾正式出场,与周瑞家的对话中,其不谙世事的形象立现。青春年少的小女孩却做了尼姑,大了渐知风月,加上她自幼在贾府走动,而秦钟与宝玉同起同坐,所以被秦钟的风流俊俏吸引。
二人在贾府已情投意合,及至秦钟随送殡到馒头庵,几番缱绻偷期。智能儿是一心想要远离这“牢坑”,以致于后来偷跑出来去城里寻秦钟。可秦钟本来受了风寒,身子又弱,秦业驱逐智能儿,痛打秦钟,自己气得一命呜呼。秦钟悔痛无及,不久也病死了。
三、曹雪芹刻画秦钟的深意
秦钟这个人物从出场到结束,作为一个不肖子孙的形象倒也典型。只是临死前的描写让我疑窦丛生:“记念着家中无人管理家务,又记挂着父亲积留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又惦记着智能儿尚无下落……”
秦业是寒素清贫的小官,秦钟求学尚且需要附学贾府私塾,那区区二十四两贽礼尚且需要东拼西凑,何来三四千两银子呢?此时秦可卿已死,三四千不是小数目,贾珍在秦可卿丧礼上可以奢侈无度,我却不相信他会赠银千两给秦家。
曹雪芹往往用曲笔写尽人性,却又不着一言善恶。这秦钟临死尚且忘不了钱财,想来怕是作者的讽刺之语。秦钟生在小官宦家庭,并未享受过宝玉那样的泼天富贵,心向往之,念念不忘,也是有的。其名“秦钟”谐音“情种”,我亦觉得有反讽之意。宝玉被警幻称为“意淫”,可秦钟却怕只得入了“皮肤滥淫”的行列罢了。
作者郑重其事地写了秦钟其人,却又用游戏之笔,看似荒诞不经,却或许只是与宝玉做一个对照。秦钟给宝玉留下遗言:“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秦钟之死,竟是如此“大彻大悟”的自悔?
此言或为警世,只是宝玉如何听得?可是青春年少之时,谁又能听得进去呢?秦钟,纵为宝玉之密友,却难成宝玉之知己。
作者:杜若,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