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辫儿】回忆·壹
大概是民国年间吧,张筱春自小便没有记日子的习惯,也不是他的什么问题,而是那种年月,人们为了活着整日匆匆,忙忙碌碌间谁还顾得上关心年份。而张筱春,自记事起便生活在一个不大的院子里,连门都没怎么出过。
听说自己是被师父捡回来的,自己本应冻死于襁褓之中,毕竟谁家都不会愿意自家突然多出来一张嘴,还是毫无关系的人。但师父心太软,看孩子实在喜人,便咬咬牙带回了那个院子。事实证明,师父做了一个不错的决定,对于唱戏,张筱春从小便显现出不俗的天分,能吃苦,又能挨打。师父对他的喜爱与日俱增,只是不便流露,于是只得对他提出更加严厉的要求,就这样,张筱春一天一天地长大了。
张筱春有一个师兄,名叫吴筱山,据说也是以前被师父机缘巧合下收养的,他只隐约记得自己本家在南京,其他的,就因为那时实在年幼又年岁久远而遗忘大半。他比张筱春大几岁,但成熟稳重得多,故而师父将许多事情都交给他去办。
吴筱山将张筱春当亲弟弟疼,有时有出门替师父办事的机会,他就让张筱春代他去,这种出门的机会在那院子里的孩子们看来,有如过年。
十多岁时,张筱春到天桥附近替师父送信,据说是想在这边找个场子,也不知是用来做什么。
到天桥时,是上午,人最多的时候,货商往来吆喝,卖艺的、要饭的、卖手艺的…各种喊叫嘈杂不息,是北平这座城特有的传承百年的繁华,即使活得再不济,也能靠乞讨卖艺这样的营生勉强过活,这是这座城里人们的默契。
今天出门,张筱春特地换了件衣裳,是一件旧戏服改的,师父前几年过年时送他的,虽是有些不伦不类,但比他平常穿的粗麻布袋好上太多了,这时眼见天色渐暗,有雨将至,张筱春自是不愿淋了衣裳,便加快脚步往回赶。
到一处人群中时,张筱春被人群中心的情形吸引了目光,那是一群跑江湖卖艺的,凭身上的功夫赚点儿饭钱。一个男孩站在前面,双手执锤,头低着眼看脚尖儿。他的对面,是北平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吴大少爷。
说起这吴大少爷,简直是北平城中的风云人物,几年前来到北平,据说是寻人而来,但这些年过去了,这人寻没寻到不知道,财倒是揽到不少,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少爷做的到底是什么买卖,有人说是仗着父亲的家业,也有人说是勾结了不少政客和洋鬼子。不过这都是其次,吴家少爷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有多少钱,而是他对卖艺人近乎偏执的喜爱,只要有空闲,他准是整日整日泡在天桥,不论是撂地表演还是小园子,只要是吴少爷看上眼的,大把打赏毫不含糊。旁人问起,便道“这般许是能寻到要寻之人罢”。
眼下吴少爷在此地出现,周围人已将情况猜了个大概,只等看好戏。
果然,吴少爷让手下人将一包银子递到男孩面前,男孩抬头看了一眼,又匆匆回头瞥了一眼身后的男人,眼中满是不知所措,额头渗出点点汗珠,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张筱春正不解为什么这人给钱都不要,恰听得围观的人切切私语,说是这吴少爷看男孩身手了得,想买来带在身边,难怪男孩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