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法西斯的鼻祖:墨索里尼》1—4章(4)

2023-04-01自传 来源:百合文库
1901年,墨索里尼终于拿到了弗兰波波里师范学校的毕业文凭。他得意扬扬,跨出校门,踏上社会,开始了独立生活。
2一个狂热的社会党人
本尼托·墨索里尼跨出校门,踏上社会,瞻念前途,感到“满眼的荆棘”。他托人帮忙,想找个工作,但老是碰壁。后来古亚尔蒂里的一所小学招考教员,他去应考,结果被录用。他教了一学期的书,每月56里拉的收入。
学期结束时,他给学生出了个作文题目:《慢而稳则胜》。学校当局得知后表扬了他一番。他颇为得意,心血来潮,自己又写了一篇题为《坚忍则成功》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这时的墨索里尼开始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必须具有“精力和忍耐”。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下”。所谓“精力和忍耐”,就是他的“精神毅力”的另一种说法。
学期结束,学校放假了,他该上哪里去呢?这时他的父亲被关在监狱里,他的母亲在家里艰难度日,回想到自己读书时受人侮辱和目前不得志的境况,他百感交集,“愤怒在支配着”他,于是就毅然辞去教职,跑到瑞士去闯天下了。他说:“钱,我没有——要有也只是一点点。胆量是我的资本,我决定去做一个流浪者……我的自信心支持着我。”
“我想去试一试我的命运了。”
这是1902年的事。这时墨索里尼年方19,血气方刚,除了具有一般小青年所常有的好幻想、爱冒险的特点以外,还潜伏着一颗一般人所没有的野心。出走国门时他有过这样一段自白:“我不愿回家,家庭小天地太狭窄了。家人的天伦团聚虽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我总觉得故乡家园的天地太小,一抬腿、一举步就到了尽头,无回旋的余地。我已有一种想法,眼光向着将来。我要向宽广的天地奔去。”
到了瑞士,墨索里尼果真当了流浪汉,尝遍了人间的艰苦。为了糊口,他当过巧克力厂的建筑工,天天工作12小时,每天往3楼搬运砖头120次;他又当过屠夫和送货人。他经常露宿街头,忍饥挨饿。有一次,他饿得实在发慌,就在公园里抢劫正在那里野餐的两个英国女人的食品。然而他成名后却是这样美化自己:“那些年中我尝足了饥寒的滋味,但我从不向人借钱,也从不乞怜于人。我将生活所需缩减到无法再缩减的地步。”他认为,过这样艰苦的生活“只不过是为将来在受训”。除了做工以外,墨索里尼也翻译点东西,把意大利文译成法文,或把法文译成意大利文,挣点稿费贴补生活。
据约翰·根室说,在瑞士期间墨索里尼深受一位流亡瑞士的俄国革命者安杰利卡·巴拉拜诺夫夫妇的影响。他们与墨索里尼来往密切,向他提供物质和精神食粮。据说,墨索里尼在瑞士还会见过列宁。
在流亡瑞士期间,墨索里尼开始拼命钻研社会科学。他在洛桑旁听大学课程,听过几次维·帕雷托的政治经济学。他还博览群书,马克思、康德、黑格尔、歌德、海涅、斯宾诺莎、尼采、拉萨尔、考茨基、索雷尔等人的著作他都找来读。墨索里尼读书还是刻苦的,常常边读边做笔记,涉猎面也很广,以后也是如此。他读书目的性很强,只吸取其中对他有用的东西,而决不为书本所左右。他不信书本能成为他“生命的泉源”。他说:“我读过的与现在仍在读的许多书,都不过像一幅幅的画面挨次在我眼前映过去,没有哪一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永远不忘。我不过从每本书中抽出要点,尤其是那些必要的成分。”说没有一本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不真实的,尼采、马基雅维里的著作就深深影响着他的一生;说他读书只吸取他所需要的“要点”和“必要成分”,这倒符合实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