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设】高空高速的复兴——Rh-172 Chaetura II“尖尾雨燕”全天候截击机(1)设计历程(4)
笔者对战斗机的启蒙是米格25,大概是小学一年级或是学前班时候看到的某本杂志。那时候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震撼,真正的震撼是长大后通过更多的资料了解了这家伙的性能。其中最让人惊讶的就是海湾战争第一晚,那架单机突进美军机群,跨代击落AA403号经典虫的米格25。与其他高空高速机型,比如更有名气的SR-71黑鸟/A-12天鹅座相比,米格25的独特优势在于她的超声速机动性,这也成为她在那天夜里的巴格达上空能够在美军机群中穿梭如入无人之境,最终取得击落战果的原因。米格25和她的后辈米格31一起,再加上F-22和歼20这两款五代机上高空高速性能的回归,以及F-22在红旗军演中利用超声速巡航获得占位优势的报道,不知道何时起让我确信高空高速带来的能量优势与超声速机动的占位优势,是能够在超视距空战中成为比隐身和亚声速格斗能力更重要的性能的。
有趣的是,前BAE系统首席试飞员、英国皇家空军Keith Dennison准将在这一点上似乎也有着相似的认识。当时他在我们学校演讲,提到他认为下一代战斗机应当具有的能力的时候,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态势感知和更强的超声速巡航与机动能力,能以2-2.5的马赫数进入与脱离战场,并让超声速飞行成为常态化(F-22虽然超声速升阻比显著优于四代机,但她的超巡与“常态化”还是有点距离,大部分情况下不开加力超声速飞行的时间只有半小时到一小时,而那个在中文圈被喷的很惨的720千米作战半径正是考虑了半小时超巡与两马赫超声速冲刺油耗后的数据)这与Rh-172的设计思路不谋而合。再看看BAE牵头研制的台风,可以相信这确实是RAF对于空战的观点。
以上这些观念最后凝炼成了现在的Rh-172方案。概括一下:重型化的综合空战平台,强调大航程巡逻与截击能力,依托高空高速、超声速机动在超视距空战中占位,靠大型平台的载荷能力优势,搭载大型先进传感器来获得极强态势感知能力,辅以适度隐身措施和电子战来保证对敌探测优势,并依托载荷能力搭配长射程的重型空空导弹,在超视距空战中做到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摧毁,并通过超声速机动性确保自身的极高生存力。这个设计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传统截击机的概念,传统意义上的截击机是为了快速占位拦截来袭轰炸机,而采用这种设计理念的空战平台即便在进攻作战时也能利用其高速性能进行突防,即歼20那样的“一根针破一张网”——某种程度上说Rh-172的设计思想可能和歼20不谋而合,只是更加极端化。至少歼20不能把某个六米长电线杆挂进自己的弹舱里还得麻烦歼16带着,而Rh-172则可以带着8枚这东西以三马赫爬到两万米高空,然后对着400千米外的E-2C就是一轮我他妈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