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半生贾宝玉,后半生唐伯虎(2)
唐伯虎父辈经商,虽不比《红楼梦》中钟鸣鼎食之家,也不比江宁曹家的风光,但也算家境殷实,更重要的是唐伯虎从小天赋异禀,十五岁就当上了“举人老爷”,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从他二十五岁那年起,一切都变了。
他的父母、妹妹、妻子、孩子,在一两年内相继去世,家道败落。后来他和同乡徐经一起去参加会试,却受其牵连卷入一场科场舞弊案中,不仅成绩作废,就连原本的功名也被革除。
值得一提的是,唐寅被革除功名以后一直卖字画维持生计。而据说曹雪芹在家族败落之后也一直卖字画为生。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二、契合的性格、认知
上文提到,《红楼梦》中薛蟠看的那幅唐伯虎的画,且在今天属禁画,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唐先生确实画过许多类似的小册子,很有名。很多人都说唐伯虎是因为迫于生计才会画这种有伤大雅的画,其实不然。
明史有记载,唐伯虎放荡不羁,虽然早有妻室,却一直很喜欢流连于秦楼楚馆中,甚至在京备考期间,别人都认真复习,他还是如此我行我素,还与劝勉自己的好友文徽明起了口角,甚至因为太过狂傲,引起了主考老师的反感。
但是在唐寅的诗文里,你绝对找不到一句对女性的鄙薄之词。仔细想想,这是不是也近似于《红楼梦》中宝玉对女性的态度呢?宝玉喜欢胭脂的味道,他乐于亲近身边所有年轻的女孩,甚至是发生关系,警幻仙子称之为古今第一人。
但同时,贾宝玉却是懂得欣赏和尊重女性的,和薛蟠不同。唐伯虎也一样,或许在那些画里,你看到的是粗鄙,而他画的是艺术之美呢?而唐伯虎那种看上去不太“合规矩”的操作,似乎也有些宝玉的影子。
三、相近的社会环境
在《红楼梦》提及的所有前代名人当中,唐伯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与作者和书中的背景都是最接近的。
唐伯虎生活在明代中后期,对于我们来说很遥远,但对于生活在清代中后期的曹雪芹而言,他只不过是前代的人,而唐伯虎和曹雪芹的家乡都在江苏省,整个《红楼梦》的人物设定不是江苏苏州,就是江苏南京。
所以,作者对于吴门四家的作品和生平一定是非常熟悉的。其他人对于他和对于我们是一样的,都只是名人而已。
但唐伯虎不同,他对于曹雪芹来说是很有真实感的人,如果人与人之间能产生共鸣的话,熟悉的人带来的共鸣一定比遥不可及的人来的更加强烈。
四、相似的人生体悟
第四点也是最让我感到惊奇的一点,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作者有怎样的体悟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唯一能看到是在作品里,他们有怎样的心境和看法。
《红楼梦》的作者在开篇就用“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悟,而第一回就用一首《好了歌》来表明心志,又让甄士隐作了解读,唯恐言之不尽。
唐伯虎留下的诗也不少,只是不出名。其中《桃花庵歌》应该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他的父母、妹妹、妻子、孩子,在一两年内相继去世,家道败落。后来他和同乡徐经一起去参加会试,却受其牵连卷入一场科场舞弊案中,不仅成绩作废,就连原本的功名也被革除。
值得一提的是,唐寅被革除功名以后一直卖字画维持生计。而据说曹雪芹在家族败落之后也一直卖字画为生。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二、契合的性格、认知
上文提到,《红楼梦》中薛蟠看的那幅唐伯虎的画,且在今天属禁画,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唐先生确实画过许多类似的小册子,很有名。很多人都说唐伯虎是因为迫于生计才会画这种有伤大雅的画,其实不然。
明史有记载,唐伯虎放荡不羁,虽然早有妻室,却一直很喜欢流连于秦楼楚馆中,甚至在京备考期间,别人都认真复习,他还是如此我行我素,还与劝勉自己的好友文徽明起了口角,甚至因为太过狂傲,引起了主考老师的反感。
但是在唐寅的诗文里,你绝对找不到一句对女性的鄙薄之词。仔细想想,这是不是也近似于《红楼梦》中宝玉对女性的态度呢?宝玉喜欢胭脂的味道,他乐于亲近身边所有年轻的女孩,甚至是发生关系,警幻仙子称之为古今第一人。
但同时,贾宝玉却是懂得欣赏和尊重女性的,和薛蟠不同。唐伯虎也一样,或许在那些画里,你看到的是粗鄙,而他画的是艺术之美呢?而唐伯虎那种看上去不太“合规矩”的操作,似乎也有些宝玉的影子。
三、相近的社会环境
在《红楼梦》提及的所有前代名人当中,唐伯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与作者和书中的背景都是最接近的。
唐伯虎生活在明代中后期,对于我们来说很遥远,但对于生活在清代中后期的曹雪芹而言,他只不过是前代的人,而唐伯虎和曹雪芹的家乡都在江苏省,整个《红楼梦》的人物设定不是江苏苏州,就是江苏南京。
所以,作者对于吴门四家的作品和生平一定是非常熟悉的。其他人对于他和对于我们是一样的,都只是名人而已。
但唐伯虎不同,他对于曹雪芹来说是很有真实感的人,如果人与人之间能产生共鸣的话,熟悉的人带来的共鸣一定比遥不可及的人来的更加强烈。
四、相似的人生体悟
第四点也是最让我感到惊奇的一点,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作者有怎样的体悟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唯一能看到是在作品里,他们有怎样的心境和看法。
《红楼梦》的作者在开篇就用“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悟,而第一回就用一首《好了歌》来表明心志,又让甄士隐作了解读,唯恐言之不尽。
唐伯虎留下的诗也不少,只是不出名。其中《桃花庵歌》应该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