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半生贾宝玉,后半生唐伯虎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作为明清小说的巅峰佳作之一,百年来引得无数读者拜读。在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现存于世的《红楼梦》并不是完整的,通常认为原作者曹雪芹早逝,没来得及完成这部鸿篇巨著,通行本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也有人猜测《红楼梦》初稿已经完成,只是在传阅的过程中被人有意或无意地丢失了。
这部没有完结的作品,就像是中国文学史上《断臂的维纳斯》的残缺,反而更让人痴迷于它神秘的美,甚至孜孜以求。
在通行本里,贾宝玉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跟着一僧一道,飘然而去,那块幻化而来的“宝玉”也重新变回了青梗峰下的顽石。也就是说,贾宝玉的人生在他17岁下科场之后就结束了,他并没有后半生。
高鹗的续写并不尽如人意,很多读者还是企图用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去窥探曹公的本意,一定有很多人都曾在脑海中构思过贾宝玉的后半生,而我只是想,如果贾宝玉真的有后半生的话,应该是他后半生的样子吧。这个人就是明代吴门四才子之一的唐寅。他还有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江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号“六如居士”。明代杰出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也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个唐伯虎的历史原型。
《红楼梦》中提到这个人的地方,现存的版本中有两处。一处在第二回,一处在第二十六回。第一次出于贾雨村和古董商人冷子兴的对话,冷子兴说起宝玉性格古怪,贾雨村就说有一种人“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这种人天赋异禀,但成就如何,全在于后天的际遇。若生于富贵公侯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就是偶然不幸,生在“薄祚寒门”,也一定会是出色的奇优名伶。下面举了许多名人例子佐证,其中有一个就是唐伯虎。
第二次则是薛蟠得了一些珍奇的吃食,邀请宝玉参加酒会,提到一个叫“庚黄”的画家画的画好,宝玉猜出薛蟠所说的“庚黄”应该是唐寅。而除了唐伯虎之外,作者化用的所有典故里的名人都只出现过一次。
虽然这两处都是一笔带过,为什么我会觉得贾宝玉的后半生应该和唐伯虎的后半生是相似的呢?无非就是因为他们相似的脾气性格和相似的前半生罢了。
一、相似的人生际遇
贾宝玉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公子,他经历过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也经历过抄家后的凄凉和落魄,这种落差感显然是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在书中的投射。
曹雪芹出生后不久,昔日“沐浴皇恩”、富贵风光的江宁织造曹家,在改朝换代之后便笼罩着阴影,最终遭到清算被抄家。到了乾隆朝,已经是岌岌可危的曹家再次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作为皇孙弘昌的包衣奴受到毁灭性打击。
而对于曹雪芹来说,两次抄家带来的远不止是物质生活的改变,更有亲人离散、死亡的痛楚和罪犯的屈辱。而同样“生于繁荣,死于沦落”的命运也发生在唐伯虎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