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小说(十八)破维成蝶
自打小时候坐在教室的椅子上,百无聊奈地玩着橡皮,我就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从家乡出发,像宁采臣一样进京赶考。
而后面却没有那个等待我的蛇妖。
我明白自己蠢得无可救药,因为我发现——以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释所有的问题的。
这也是我解释的第一个答案。
它不会存在于《十万个为什么》,也不会存在于所谓的大人口中,最贴切的神明只是一个搜索引擎,相当于全世界人民闲得发慌发的数百亿个帖子,其中大部分都是胡思乱想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而构建出的复杂信息,足以让小孩子的大脑宕机十次。
小说的存在也是从这些信息中深根发芽的,或者说,在更久远的年代,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故事也可以在那种贫乏的地区里得到欢迎。
现在来看,或许是某种别样的奇迹吧。
当原始部落的祭祀第一次向他们叙述着所谓的传说,我想虚构这种东西,会一直存在于人类文明的背后,直到毁灭。
其实人的表达有很多种,比如唱歌,用音律来表现此刻的心情。绘画,也是用油彩来展现自己的世界。还有漫画、动漫、文学、轻小说、网文、运动等等,哪个不是?都是用一种手段来展示出另类的他物,我坚持到现在的提问,也必然会有一个详细步骤的清单。
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坚持到现在还写作的本质,去表达。
其实所有的写作教程无非就是围绕这三个字而已,怎么去表达内心的思考?怎么去表达给读者?
拙劣的演技也要看出现在哪个时代,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印刷机出现后,普及教育的出现就宣布了我们的时代来临,而人口的增加和互联网的兴起又带动了新的革命。
这也是我能在这里畅所欲言的原因,向大家讲述着彼岸的故事,对此我颇为欣喜,又感觉沉重不已。
因为很多人都不会去真正地尝试写作,他们的基础是初高中的作文练习,加上自己兴趣范围内的作品阅读,进行所谓的模仿。
但我在这些年的整理和讨论中,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在大众文学这个范畴中,大量的世俗作品淹没了严肃文学,以至于我们年轻人所接触的日常作品大多数都是不合格的,或者说是被认同但却无法模仿的孤品。
我们缺少一个真正的模板去学习,这就是这个大数据时代的悲哀。
想想看,现在我们接触的多半是网文,而网文追求的是什么?是流量。
我相信很多人喜欢的小众作品,作者的名字都记得不太清楚,或者说在这个职业范畴里有太多的作者被大浪淘沙。
是的,只要是小说的发表平台,他们必定会被资本逐利,十个商业化肯定能围死小众作品,这就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这种现象符合现实,我之前跟某个网站的责编讨论了许久,便知道这个现象就是雪崩中的每一片雪花,每个人都需要负责,所以我也不必进行愚蠢的指责,这跟朋友讨论保护太阳系一样没有必要。
我能做什么呢?
当然不可能出现奇迹,已经成年的我也发现这个童话故事的悲哀,企业文化也不过如此,大量的心灵鸡汤,所谓的网络恋爱,欺诈和勒索,自杀和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