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虚构言论集-鲁迅评朱熹
1937年,鲁迅应邀出席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三世界语言文学国际会议。作为中国文艺界的代表,他在会议上作了一篇关于南宋时期学者朱熹的讲演。这篇讲演的原文手稿已经散佚,只剩下当时在场的一位中国翻译用法文写成的笔记。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们远赴法国购得了这篇笔记的影像,并将其没有缺失的部分重新翻译如下:
紫阳先生朱熹是中古世界时东方最大的反叛者之一,作为解经人和思想家,他的学说在古老的瓷国生根发芽……他的战友与敌人大多得到了公正客观的评价,可他却没有。对学者开明的世道过去了,居心不良的谣言攻击与残暴严苛的思想审查使他在罪人和圣人这两种身份里反反复复……透过那些早已封尘的文字,我们似乎能够触摸到老人炽热的呼吸,感受到他的温柔、敦厚与懦弱。唯物史观教育给他戴上高帽、贴上标签、打上烙印,直至他“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对瓷国文明之败坏的形成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许他真的错了罢!而在幽居陋室的那段时光里,他是否会想起自己对《诗经》那可爱的种种解读呢?这也是“淫奔”,那也是“淫奔”,源远流长的瓷国文明,难道不过是几场“淫奔”吗?问渠那得清如许,因为荒野中那不合理(logic)也不合礼(etiquette)的种种“淫奔”?
如果说他向往回到古典,难道他就不向往个性的解放、革命的激情?于是濒死的他眼里再次映出那片光芒万丈的大湖,一切毁誉得失都从那只小小的游船开始。
驳《鲁迅评朱熹》
前两天外出办事,乘火车返回,闲来无事,遂在站台购得《文艺消息》2019-秋一册。作为中国最好的文学杂志之一,《文艺消息》是国家指导文艺工作的重要喉舌,在创刊的数十年里,它始终指导着国民精神生活的方向,堪称一面鲜亮的旗帜。因此,这篇刊在角落里的《鲁迅评朱熹》显得尤为可恨。
1、鲁迅先生于1936年去世,文章首句说他1937年去参加会议,这怎么可能呢?难道是死者复生?
2、“第三世界”这个名词最早于1952年被提出,1937年怎么会有文学会议冠以此名?莫非是时间穿越?
3、我特意为此事资讯了我的好友,巴黎大学文学院的让·巴斯德教授,得到的答复是:1937年的法国巴黎从未举办过此类文学会议!
4、至于“关于朱熹的讲演”“在场的中国翻译”“鲁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之类的语句更是子虚乌有,纯属杜撰!
5、文中所记载的那篇所谓的“讲演”,明着是写朱熹,却有诸多不合史实之处。细看才知道,暗地里尽是恶毒之极的种种隐喻!将这种文章刊载在《文艺消息》这本重要的杂志上,作者和编辑究竟是何居心!?望诸君明鉴!
苏文心
2019.10.17
苏文心女士访谈录一则
近来,苏文心女士在博客上发布的《驳<鲁迅评朱熹>》引起了一些反响。为此,我报记者特地赶赴无锡,进行采访。这是由我报记者王虎采写,苏文心女士同意公开的一篇访谈录。(下文为选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