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7)】成年人的餐桌
光是酒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夏商时期杜康造酒,再到西周时期严格的礼乐分封制度规范的酒桌礼仪,这套礼仪由孔老夫子记录下来,一代代流传,成为了山东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但是二十一世纪了,唯有山东文化把酒桌礼仪贯彻得淋漓尽致。大到正式场合,公司聚餐,公司年会;小到家庭聚会,一顿晚饭……能看到酒的地方,就一定会看到酒桌文化的影子。
也许这种传统礼仪上的坚持,能让山东省的GDP位居全国第三。与此相对应的,山东省至今只有济南和青岛修了地铁,几年前规划的胶东半岛交通网,现在的进度依然慢的不行。
双刃剑另的一面:酒
入乡随俗,山东的酒桌文化其实在东北老家也带了一点,不过不至于特别的严重,也可能是因为我在东北参加的大多是家庭聚会,所以大家都该吃吃,该喝喝,正常问候,彼此愉快交流,并没有什么来回祝酒啊,轮流说话啊这种客气环节。
回到山东,家庭聚会上,酒桌礼仪也是少不了的。而且,家里过年那几天有时候会下馆子,这个时候更是要去了。即便饭店里的菜做得没有家里的好吃,那种心照不宣的礼仪,堆笑,以及杯中的酒,一定是要做得非常到位的,不仅是做给自己家人看,也是为了做给旁边其他家庭的人看。
我妈是个很好面子的人,一般这种在外面聚餐的大场合,只要有客人在场,她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她会彻底贯彻落实自己“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好朋友”的四好形象(生活中她也是这样的,只是在这种场合下她会展现到极致)。虽然她因为酒精过敏,手中捧着的茶威力和酒却不相上下。
这让我觉得非常不舒服——或者说,只要是酒桌上的谈笑风生,看起来都不舒服。
说来有趣,酒桌上那种逢场作戏的笑,后来我也用得非常熟练。
来自网络
家里的交流还带着七分真情,工作聚餐这套酒桌礼仪,多的是九分假意。
最近一次参加工作聚餐,已经在半年前了。之前提到过:单位开展活动,人手忙不过来,所以自己六月份只休息了两天。
这次活动结束之后,老板为了给我们庆功,特地摆了个场,邀请所有部门相关的同事都去参加。
那天晚上我手头还有一些未完成的任务,本来打算做完工作之后直接回家吃饭。但上级要求必须去。在加班完毕之后,我就骑上我心爱的小电驴,前去吃庆功宴。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工作上的宴席,也是我最后一次想接触这样的宴席。
上了饭桌,我还没吃上几口热乎菜,领导起身,开始走流程。这一晚上,酒灌了不少,人却没有吃饱。
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这种场合下,人很难吃饱。
敬酒分好几轮——领导致辞,副陪致辞,各部门代表敬酒,才艺表演,玩游戏,单独敬酒,最后总结一起喝酒。
单独敬酒又分成两个类型:一种类似于沙龙,我们走下饭桌,一对一向每一位同事敬酒,说各种各样的吉祥话,来拉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轮流发表感言,感言一般包括这样的内容:感谢公司这段时间的栽培,回首过去收获到的成就,展望未来并祝愿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