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浅析《红楼梦》的写作技巧与叙事风格(3)

2023-04-26红楼梦 来源:百合文库
论及这三人的出场,个人认为是与其本人性格有着紧密联系的,黛玉本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且因为木石前盟的缘故,故而其出场总带有那么一点诗情画意;而宝玉的出场就如同他本人一般,因矛盾而充满悬念,引人深究;宝钗的出场就如同她一向的性格,极为现实极为平凡,正如宝玉第一次见她时内心觉得“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是不是守拙我们无法确切判定,但是平平无奇一定是有的。
除开以上三位主角的出场,唯一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还有凤姐的初登场,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式登场,这种登场的描写,不仅将她泼辣的性格展现了出来,而且还显示了她在家中有宠有权的地位,毕竟旁人都是敛气屏声,她却敢大声高呼“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紧接着她称赞黛玉是贾母的“嫡亲的孙女儿”,一箭双雕,不仅夸了黛玉气度不凡,还奉承了老祖宗,可见其性格上世故的一面。这样的先声夺人的登场方式,怎能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人物的第一印象,作者细节处理的也极妙。例如为了突出林黛玉性格中的多愁善感,作者安排了两次葬花的情节,尤其是第二次葬花,她一边悲泣,一边吟诗,而《葬花词》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诗便可知她哀诉的不仅仅是她与宝玉吵架这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饱含了她寄人篱下的孤苦无依之感,以及痛苦无望的爱情。
这个情节的安排有多集中表现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给读者以最突出的印象呢?大概是只要提及葬花,必定会想起林黛玉。这便是《红楼梦》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了。
除了黛玉,为了突出宝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形象,通过一系列不论雅俗事件展现她丰富的学识。例如在第四十二回中,因着黛玉在行酒令时不小心用上了《西厢记》的成句,她便恩威并施地把黛玉“教训”了一通,并表明她小时候也偷看过这些书,成功让黛玉心服口服。
紧接着宝钗在论大观园图的时候,对于绘画所用绢纸料,起稿步骤以及颜色搭配等,展现了她独特的见解,一下子将她与旁人分隔开来。到了第四十五回,她还论起了医学药理,说黛玉常吃的要药药性太热,应用燕窝粥代之。不仅如此,在第七十七回,她还对于药材市场的情伪洞若观火,提出由她们薛家的铺子,去找平日有往来的人参给凤姐配药。可见她是一个多么有城府有眼力见的人!
除了以上的“主子”,我还想说说丫鬟里形象刻画的较为丰满的一个,那就是袭人。她在促成宝黛爱情悲剧上,起着很大作用,要负很大责任。她对宝玉的体贴真的是无微不至,伏侍宝玉睡下,还“摘下那通灵宝玉来,用绢子包好,塞在褥子底下,恐怕次日带时冰了他脖子”。
但若仅仅只是作为丫鬟来伏侍宝玉,倒是与其他丫鬟区别并不是很大,所以作者便在第十九回中安排了宝玉去袭人家这一情节,在花袭人家里,花袭人自然暂时摆脱了丫鬟身份,用主人的身份来招待贵客,最为绝妙的是她在家人面前卖弄自己与宝玉的特殊亲密关系,甚至拿出宝玉的通灵宝玉给她的姊妹们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