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
夷地有沙母,膏荒土,丰枯穗,赤霞遍天,福祉临门。
一、遗物
我时常会想,当我们的先祖第一次涉足这些赤贫凶险连绵不断仿佛从来没有尽头的红色丘陵时,在遮天蔽日密不透风的深邃森林中与蜿蜒崎岖暗流涌动的河水边寻找安居之地时是否会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他们脚下的这片红色土地早在他们的先祖第一次踏上陆地时就已经存在了无数个世纪,并且在他们最后一代后裔的尸骨化为尘埃后也还将继续存在。
这片土地自亘古而来,承载、掩埋了远超我们所能想象的事物,浓重绿被下的红色丘陵是一位位沉默的守密者,守护着那些自亘古而来永存不灭的密辛。只有在某些无风的新月之夜,密林中会传出若有若无的底语声暗示着那些曾经在无数个纪年之前游荡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存在。
引发我有如此思考的人是我的舅爷,吴焰桐。他于2016年3月中旬失踪,官方、卷宗以及讣告上的说法是他死于春季暴雨引发的小型山体滑坡。他逝世前供职于平丘县县文化馆,是一位没有什么瞩目成就但却备受人尊敬的老者。在他去世前的几个月,他还与同事们废寝忘食地筹办着一场关于剪纸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数次下乡采风,没想到突遇意外,就此长辞。
我自愿接下了整理老人遗物的工作:比起与心碎的家人一起对着老人的遗像悼念,我更愿意以这种方式来缅怀他。
遗物的整理过程并不顺利:老人昔日的同僚似乎并不情愿把老人办公室里的物件交给我。他们以展览所需的借口搪塞了我,并且有一部分遗物锁在了老人办公室的私人保险柜里,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的口径出奇地一致,甚至到了欲盖弥彰的地步,躲躲闪闪的语气似乎透露出他们对老人的遗物有着极不合常理的不安。
于是我转而向文化馆高层求助,但却被踢了皮球,得到的答复也是大同小异,这让我很是恼火。
二、收获
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与软磨硬泡下,在剪纸展览开始前三天2016年五月十九日,老人生前的一位同事答应了将一部分遗物交给我。
老人的这位同事姓高,身材高大但因为脊柱出了什么问题得依靠着拐杖行走。高老先生将那些遗物一丝不苟地整理到了一个档案袋里,双手颤抖着将它塞进了我的怀里像是塞给我一块粘手的火炭。
我不免有些失望。我预想着老人的遗物应该不止于书面材料。于是暗自猜测高老先生还是对我有所保留,这不禁让我憋了一肚子的无名火。
强忍着打开档案袋一窥究竟的冲动,我与高老先生寒暄了起来。他与老人共事二十余年,感情深厚,两人致力于探索平丘的人文地理,在学术成果上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地互相分享。但就在老人为了这次展览去到那个村子采风之后,两人之间似乎出现一些无法化解的隔阂。
总而言之,老人在那个村落收获颇丰,用以展览的话,足够惊艳四座了,其丰富程度甚至到了可疑的地步。说到这,高老先生叹了口气,调整了一下坐姿,用拐杖用力地杵了杵地。他示意了一下档案袋,那里面就是那些意外收获。我想当着他的面打开档案袋,但他婉言制止了我。
一、遗物
我时常会想,当我们的先祖第一次涉足这些赤贫凶险连绵不断仿佛从来没有尽头的红色丘陵时,在遮天蔽日密不透风的深邃森林中与蜿蜒崎岖暗流涌动的河水边寻找安居之地时是否会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他们脚下的这片红色土地早在他们的先祖第一次踏上陆地时就已经存在了无数个世纪,并且在他们最后一代后裔的尸骨化为尘埃后也还将继续存在。
这片土地自亘古而来,承载、掩埋了远超我们所能想象的事物,浓重绿被下的红色丘陵是一位位沉默的守密者,守护着那些自亘古而来永存不灭的密辛。只有在某些无风的新月之夜,密林中会传出若有若无的底语声暗示着那些曾经在无数个纪年之前游荡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存在。
引发我有如此思考的人是我的舅爷,吴焰桐。他于2016年3月中旬失踪,官方、卷宗以及讣告上的说法是他死于春季暴雨引发的小型山体滑坡。他逝世前供职于平丘县县文化馆,是一位没有什么瞩目成就但却备受人尊敬的老者。在他去世前的几个月,他还与同事们废寝忘食地筹办着一场关于剪纸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数次下乡采风,没想到突遇意外,就此长辞。
我自愿接下了整理老人遗物的工作:比起与心碎的家人一起对着老人的遗像悼念,我更愿意以这种方式来缅怀他。
遗物的整理过程并不顺利:老人昔日的同僚似乎并不情愿把老人办公室里的物件交给我。他们以展览所需的借口搪塞了我,并且有一部分遗物锁在了老人办公室的私人保险柜里,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的口径出奇地一致,甚至到了欲盖弥彰的地步,躲躲闪闪的语气似乎透露出他们对老人的遗物有着极不合常理的不安。
于是我转而向文化馆高层求助,但却被踢了皮球,得到的答复也是大同小异,这让我很是恼火。
二、收获
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与软磨硬泡下,在剪纸展览开始前三天2016年五月十九日,老人生前的一位同事答应了将一部分遗物交给我。
老人的这位同事姓高,身材高大但因为脊柱出了什么问题得依靠着拐杖行走。高老先生将那些遗物一丝不苟地整理到了一个档案袋里,双手颤抖着将它塞进了我的怀里像是塞给我一块粘手的火炭。
我不免有些失望。我预想着老人的遗物应该不止于书面材料。于是暗自猜测高老先生还是对我有所保留,这不禁让我憋了一肚子的无名火。
强忍着打开档案袋一窥究竟的冲动,我与高老先生寒暄了起来。他与老人共事二十余年,感情深厚,两人致力于探索平丘的人文地理,在学术成果上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地互相分享。但就在老人为了这次展览去到那个村子采风之后,两人之间似乎出现一些无法化解的隔阂。
总而言之,老人在那个村落收获颇丰,用以展览的话,足够惊艳四座了,其丰富程度甚至到了可疑的地步。说到这,高老先生叹了口气,调整了一下坐姿,用拐杖用力地杵了杵地。他示意了一下档案袋,那里面就是那些意外收获。我想当着他的面打开档案袋,但他婉言制止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