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太空时代群体观念与舰队格局的形成——兼论人造人群体的特殊性

舰队战争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生命中无法忘怀的一页。然而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这个记忆或许就不会再有那么深刻。纵观近千年的历史,我注意到人类正越来越擅长遗忘。这或许是因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乃至存在方式都在经历越来越迅速的变化的缘故。当然,历史学家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保存下这些曾经鲜活的记忆,以备后世子孙查阅和吸取教训。我曾经认为不论人类的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人类不变的本性都决定了有很多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情必将反复发生。但今天我不敢这么说了,毕竟连人类的本性都显示出了可以被技术改变的端倪。不过或许全体人类都演变成与今天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物的那天还远,所以我们历史学家的絮语或许还有一些时日的生命力吧。
当今世界的格局呈现明显的三足鼎立趋势,即宝石、白银、黄金三大舰队占据大多数殖民地,其他舰队或在事实上成为附庸,或在三者的夹缝中八面玲珑。实际上,真正保有外星殖民地的仅有这三大舰队而已。建立在真正的的岩石星球上的殖民地具有远超浮动堡垒的战略意义。对于大多数舰队而言,一个可以长期保有的固态殖民地不仅是稳定的原材料产地,更是重要的经济、政治缓冲带和面对宇宙未知变化的“防空洞”。固态殖民地是大多数实体工业的最优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这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再庞大的太空堡垒也不会允许太多的冶炼、化工合成等工业在舰上存在,从大的趋势上看,一旦有机会,每个舰队都会或引导或强迫地将这类高消耗高污染工业从舰上搬迁到固态殖民地上。对于那些没有开发固态殖民地能力的舰队来说,租用三大舰队某一方的固态殖民地便成为了唯一选择,要么就索性剑走偏锋,放弃实体工业而转向如软件、娱乐等虚拟工业,当然这样做的代价便是完全成为保有实体工业的舰队的“外包部门”,毕竟虚拟工业终究也是以实体工业为基础的(这个发展类型中最成功的代表是天桥舰队,将原本随舰的芯片加工业搬迁至宝石舰队下属云母殖民州,舰上集中精力发展文娱工业,舰队战争结束后靠文娱产业一跃进入GDP前五——当然它也必须将外汇储备中的绝大部分用于向宝石舰队支付高昂的殖民州租用费用,且产业链上深度依赖宝石,可以说它的喉咙已经完全被宝石扼住了也不为过)
当地球还是人类的家园的时候,全世界的主权国家有195个。那时候若想把全世界每个国家都走上一遍,需要办理的签证便足够塞满整整一个文件袋。但如今属于人类的政治标签只剩下了事实上的三个。那么人类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为什么是三个而不是四个或五个?为什么三个舰队会是今天的这样子?从我的专业出发,我打算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一、群体的共同愿望
人类的文化是一条连贯的河。要想对舰队的形成进行分析,就不能不追溯到人类离开地球以前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国家”还是人类区分彼此最直接的标准。当时的世界被卷入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路线争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将每一个试图维持中立的国家都卷入其中。这场争论是由哪一方率先挑起的,至今学界仍没有明确的结论,我在此也不打算贸然下定论。但可以确信的是,这两个意识形态并没有要彼此调和的意思。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所谓“意识形态”实际上用于描述的是两个互不信任的庞大实体,意识形态斗争并不是一个像“树叶是绿的还是红的”的问题,它本质上是哪一个实体可以继续发展并变得更加富足的生死存亡之争,所谓政治立场的辩论不过是这场争斗最微不足道的显化罢了。总之,到太空时代揭幕之前,所有尝试让这两个实体和平共处的努力都失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