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二)(2)
2023-04-03明朝 来源:百合文库
仁宗的年号为洪熙,其谥号为昭皇帝,这个可以比较汉昭烈皇帝刘备来看,“明德有功”曰昭,朱高炽就是像刘玄德一样的人物,也正如谢缙所言“太子仁孝,天下归心”。洪熙朝一改永乐朝的高压的政治氛围,相对于大杀朝臣的朱棣来讲,朱高炽对于用刑是相当慎重的并且还废除了一系列的严刑酷法。在社会发展上,其将朱棣有损民生的工作全部停止,改为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大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百姓有暇重操其业。仁宗多病在位不足一年,于次年驾崩,葬于北京明献陵,享国一年。
公元1426年,朱瞻基上台,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朱瞻基上台正值就封乐安的皇叔朱高煦起兵造反,听取了大学士杨荣以及户部尚书夏元吉的建议,同时也避免再次出现前朝李景隆之事,宣宗最终决定御驾亲征,并且由杨溥留守,其他上述的四臣扈行。汉王从一开始决定起事就已经注定很难成功。一来不占地利,北平对于南京来讲是很好的发难据点,虽说南京虎踞龙盘,但是北平也做过元大都,从北平向南京沿着运河而下是很轻松的事,相对于南面的军队,由南向北进行防御倒变成了难事。而汉王的乐安在山东境内,并不是可进可退的理想据点,只有靠出其不意来抢占先机,这一点乐安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不占人和,想要出其不意就不要与人谋,但是又害怕打到北京之后没有内应,所以,天真的朱高煦联系了英国公张辅做内应,结果,张辅料断汉王其实不成,结果第二天毅然将此事上报宣宗,导致造反之事败露,就更不要说什么内应了。
山东都指挥使司已经和汉王敲定好一同举事,但是到了发兵之日却被布政使拦下不得发。这都是他在谋事上的不周密之处,而且,朱高煦虽然在武功上颇有其父之风,但是在决断上并无当机立断之魄力甚至还稍显怯懦。在事败之际甚至还想通过叔侄感情换取活命,当然这是痴人说梦,最后受此事牵连者两千余众尽皆处死。就这件事来看,可想而知,朱棣当时喜爱这个孙子还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的手腕,他的行事风格与这个爷爷是如出一辙。同样是叔叔对侄子,什么叫靖难,什么叫造反,哪个不具备顽强的革命精神,但是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成王败寇,历史只有成功者才配书写,就算是各说各话,也要看看是谁的嗓门子大。叛乱的朱高煦死无下场,但是明朝还是那个明朝,对于老百姓来讲,换个皇帝或者换面旗子又怎么样,还不是吃饭睡觉玩玩闹闹。
宣宗谥号为章皇帝,“法度明大”曰章,这个可以对比东汉的孝章皇帝刘炟,如何才算得上是个法度明大,这就需要细看了。众所周知在明朝的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上并无一例外戚专权的事件发生,但是在东汉的政治舞台上,所用的文臣武将,不是皇帝自己的亲戚,就是皇后的亲戚,反正招揽贤才的手段是十分匮乏的,幼年皇帝冲龄践祚导致外戚专权的事件是 时有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汉朝皇权并不那么诱人的原因。但是在东汉初年,刘炟可是一位紧握实权的皇帝,他不但有力的控制住了外戚的坐大,而且,还把国家治理的欣欣向荣,上到中央官吏的选拔和考核,下到对百姓的赋税和刑罚,都在皇帝自己的掌握之中,而且还是能多轻就多轻,这在士大夫的眼里就是一个好皇帝,就够得上一个“章”字了。朱瞻基也是这样的一位皇帝,其上位之十年间,在内加强对宦官的管束与对百官的考核,将各地需要进献的贡品压到最低。
公元1426年,朱瞻基上台,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朱瞻基上台正值就封乐安的皇叔朱高煦起兵造反,听取了大学士杨荣以及户部尚书夏元吉的建议,同时也避免再次出现前朝李景隆之事,宣宗最终决定御驾亲征,并且由杨溥留守,其他上述的四臣扈行。汉王从一开始决定起事就已经注定很难成功。一来不占地利,北平对于南京来讲是很好的发难据点,虽说南京虎踞龙盘,但是北平也做过元大都,从北平向南京沿着运河而下是很轻松的事,相对于南面的军队,由南向北进行防御倒变成了难事。而汉王的乐安在山东境内,并不是可进可退的理想据点,只有靠出其不意来抢占先机,这一点乐安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不占人和,想要出其不意就不要与人谋,但是又害怕打到北京之后没有内应,所以,天真的朱高煦联系了英国公张辅做内应,结果,张辅料断汉王其实不成,结果第二天毅然将此事上报宣宗,导致造反之事败露,就更不要说什么内应了。
山东都指挥使司已经和汉王敲定好一同举事,但是到了发兵之日却被布政使拦下不得发。这都是他在谋事上的不周密之处,而且,朱高煦虽然在武功上颇有其父之风,但是在决断上并无当机立断之魄力甚至还稍显怯懦。在事败之际甚至还想通过叔侄感情换取活命,当然这是痴人说梦,最后受此事牵连者两千余众尽皆处死。就这件事来看,可想而知,朱棣当时喜爱这个孙子还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的手腕,他的行事风格与这个爷爷是如出一辙。同样是叔叔对侄子,什么叫靖难,什么叫造反,哪个不具备顽强的革命精神,但是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成王败寇,历史只有成功者才配书写,就算是各说各话,也要看看是谁的嗓门子大。叛乱的朱高煦死无下场,但是明朝还是那个明朝,对于老百姓来讲,换个皇帝或者换面旗子又怎么样,还不是吃饭睡觉玩玩闹闹。
宣宗谥号为章皇帝,“法度明大”曰章,这个可以对比东汉的孝章皇帝刘炟,如何才算得上是个法度明大,这就需要细看了。众所周知在明朝的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上并无一例外戚专权的事件发生,但是在东汉的政治舞台上,所用的文臣武将,不是皇帝自己的亲戚,就是皇后的亲戚,反正招揽贤才的手段是十分匮乏的,幼年皇帝冲龄践祚导致外戚专权的事件是 时有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汉朝皇权并不那么诱人的原因。但是在东汉初年,刘炟可是一位紧握实权的皇帝,他不但有力的控制住了外戚的坐大,而且,还把国家治理的欣欣向荣,上到中央官吏的选拔和考核,下到对百姓的赋税和刑罚,都在皇帝自己的掌握之中,而且还是能多轻就多轻,这在士大夫的眼里就是一个好皇帝,就够得上一个“章”字了。朱瞻基也是这样的一位皇帝,其上位之十年间,在内加强对宦官的管束与对百官的考核,将各地需要进献的贡品压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