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辫】小小辫儿的学艺生涯(十八)(2)
“您客气了,老实说郭德纲是一个手艺人,为名利而来。孙先生为国所做之事,在下有所耳闻,今天一路走来也实在是心酸,承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郭德纲被陈先生一番话打动,当即决定接下这份工作,陈立喜不自胜,拉着人逛了一圈。
“给您介绍一下,这间石库门前客堂住着一位犹太人,逃难过来的,后客堂住着一位四川的小伙子,他在孙先生军队里当兵,闲来回这边看书。除了一间厨房外,二楼、三楼的楼房、亭子间住的全是咱们的民间艺人。客堂间和前天井是打通的,四面墙都是到顶的书架,中间是休息区,您想看的珍藏善本在这里差不多都能找到,咱们这的艺人来自五湖四海,各地的曲种、相声,什么柳琴戏、武安落子、湖北花鼓您想看也都能看到。后边就是江边,闷了可以透透气。前面弄堂里有吃的,右拐就是老虎灶,洗澡的地方。您的工资我会按月给您结的,这是预付款。”陈立说着给了郭德纲一块银元,郭德纲见到这些书如获至宝,得知能接触到这么多种曲艺更是兴奋不已,见人给钱连忙推辞,陈立又把他放在小辫儿手上。
“这个小宁(小孩)长得蛮清秀的哦,您的儿子是伐。”
“这两个都是我儿子。”
“眼睛不一样大的嘛。”陈立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随三叔。”九郎脱口而出,陈立看了看他三叔的大眼睛,全都哈哈大笑。陈立把他们安顿在自己的房间,搬到另外的住处去了。
屋里就剩下他们几个,望着满架子的书,兴奋得手舞足蹈。看着一屋子的善本,连气都不敢喘,简单收拾收拾,几人吃了碗馄饨面,就到了傍晚,郭德纲在创作新的作品。
“孔云龙、小辫儿、九郎,你们过来看,看看这段改编的。”三人拿来一看,是对《梁祝》的改编。
“化蝶怎么没有了?”小辫儿率先发现了问题。
“祝英台也不是殉情了,改成了剪刀自裁。”九郎补充道。
“还让祝翁自我检查了一番。”孔云龙摇摇头。
“这是乱动刀斧啊。整理这些东西,除了删除低俗的东西,还要恢复被人篡改的部分,还要改动讲唱人记忆有误、不合常理的地方。有些话拗口,也要更换。涉及到对应的人和时代,还要翻看这个人的背景资料、所处时代才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像这样的已经算是权威机构,还会出现这种问题,街边上的书摊更别说了。”郭德纲给几人详细讲道。
“这样看来,工作量好大啊。”小辫儿听得头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