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拓展内容】:我(6)
2023-03-26边界 来源:百合文库
“当然不该,你说说,你会为虫子做出牺牲吗?”班主任自顾自地说着,他起身去找试卷,“与其思考这些,不如做一做我新打的这些题,大考在即,你应该把心思多放点在学习上。”
这个自以为是的中年男人没有注意到裘敏的举动,他没有听到裘敏小声地答了一句“会”,也没有注意到在他翻找试卷时,裘敏早已离开了办公室。
警察们的卷宗里添了一宗悬案,是一起失踪案。
光阴似箭,日月变迁,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个世界的科技有了新的风向标:械能。
这种新科技一天天壮大,给每一位生物学家都带来了危机感,一些年老的生物学家偶尔会想起往事,他们听自己的前辈讲过一种瘟疫,一种特殊的寄生虫,那些前辈很后悔没能在大都会的施压下找到更深度研究的机会,他们的假说预测,这种寄生虫可以开发人类的大脑,如果两个物种能够合作,说不定,械能协会连一丝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呢。
当然,这些老学究的笔记远不止这些有趣的部分,曾经有一位研究人类梦境的生物科学家,通过自己的梦境看到了别人的梦境,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梦。
一座小山,一棵槐树。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他们靠在槐树下,享受树荫下的宁静。
他问,如果有一天,他变得像虫子一样弱小、可怜、孤独无助,她会怎么做?
她说,她会保护他,甚至为了他牺牲一切,放弃一切,就像他从前的不离不弃一样。
他们相拥,仿佛对方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这本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
我相信有些读者能猜到结局,也能找到藏于暗处的信息,这个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然而你们一定想不到的是,这个故事早在2015年就诞生了。
该短篇改编自我于2015年写的同人短篇小说《脑虫》。
想让一个小说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活,给她单独制作一个短篇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说,是先有了《脑虫》,才有了《茶餐暇谈》和《我》,可敏的人物设定远不是几年前那么简单了。
本来我打算直接把原来那一篇发出来作为对敏的背景故事补充,但我回头看了一下,读了几遍,还是决定重新写一篇。
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当年的文笔无法与现在相比,读者阅读后会有心理落差,敷衍地用几年前的作品来应付是对读者的不尊重,也是对我自己作品的不尊重。
二是因为剧情细节需要一定的修改完善,当年的构思不严谨,有些剧情不太符合逻辑,这些错误即使是在一个魔法与科技并存的世界观里也显得非常突兀。
三是因为《脑虫》带着比较偏激的感情色彩,当年的我着重地表达了对“成绩至上”理论的反感——讽刺的是,我“真香”了,当年的我反感“成绩至上”的理论,如今的我却是一名补习班老师,家长把孩子送到我这来,就是为了提高成绩。所以,从前偏激的思想是不能代入小说里的,否则很可能过不了审。
总而言之,我决定重写这一篇《脑虫》,也就有了今天各位所看到的《我》。
这个自以为是的中年男人没有注意到裘敏的举动,他没有听到裘敏小声地答了一句“会”,也没有注意到在他翻找试卷时,裘敏早已离开了办公室。
警察们的卷宗里添了一宗悬案,是一起失踪案。
光阴似箭,日月变迁,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个世界的科技有了新的风向标:械能。
这种新科技一天天壮大,给每一位生物学家都带来了危机感,一些年老的生物学家偶尔会想起往事,他们听自己的前辈讲过一种瘟疫,一种特殊的寄生虫,那些前辈很后悔没能在大都会的施压下找到更深度研究的机会,他们的假说预测,这种寄生虫可以开发人类的大脑,如果两个物种能够合作,说不定,械能协会连一丝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呢。
当然,这些老学究的笔记远不止这些有趣的部分,曾经有一位研究人类梦境的生物科学家,通过自己的梦境看到了别人的梦境,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梦。
一座小山,一棵槐树。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他们靠在槐树下,享受树荫下的宁静。
他问,如果有一天,他变得像虫子一样弱小、可怜、孤独无助,她会怎么做?
她说,她会保护他,甚至为了他牺牲一切,放弃一切,就像他从前的不离不弃一样。
他们相拥,仿佛对方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这本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
我相信有些读者能猜到结局,也能找到藏于暗处的信息,这个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然而你们一定想不到的是,这个故事早在2015年就诞生了。
该短篇改编自我于2015年写的同人短篇小说《脑虫》。
想让一个小说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活,给她单独制作一个短篇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说,是先有了《脑虫》,才有了《茶餐暇谈》和《我》,可敏的人物设定远不是几年前那么简单了。
本来我打算直接把原来那一篇发出来作为对敏的背景故事补充,但我回头看了一下,读了几遍,还是决定重新写一篇。
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当年的文笔无法与现在相比,读者阅读后会有心理落差,敷衍地用几年前的作品来应付是对读者的不尊重,也是对我自己作品的不尊重。
二是因为剧情细节需要一定的修改完善,当年的构思不严谨,有些剧情不太符合逻辑,这些错误即使是在一个魔法与科技并存的世界观里也显得非常突兀。
三是因为《脑虫》带着比较偏激的感情色彩,当年的我着重地表达了对“成绩至上”理论的反感——讽刺的是,我“真香”了,当年的我反感“成绩至上”的理论,如今的我却是一名补习班老师,家长把孩子送到我这来,就是为了提高成绩。所以,从前偏激的思想是不能代入小说里的,否则很可能过不了审。
总而言之,我决定重写这一篇《脑虫》,也就有了今天各位所看到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