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鉴
本文系转载作品,原作者呕心沥血方从哲
白话文文史丛书——《雍鉴》
一、序
《雍鉴》,在宋朝本土又称《雍书》,在日本则别称《吕宋镜》,本是孔历18世纪初(西元12世纪后期)出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该书假托雍国初代司士卿吕怀梁晚年向青年司士府令史讲故事的口吻,记录了雍国创业时期的历史。全书目前残存世家一篇、传二十篇,具体记事上限为就封以前(除少数个例外,众人就封前的事迹记录的非常简略),远至宋仁宗景佑年间(孔历1588年);下限则是雍康王九年(宋政和四年,孔历1682)。
该书的作者究竟是谁,至今众说纷纭。本社集合诸家刊本,详校甄别,总成本书。皆以白话文作成,方便阅览。
二、吕怀梁传
吕怀梁(孔历1592-1674,西元1042—1123)
吕怀梁是雍国建国初期的首任司士卿。从雍烈王八年(1092)设立这个职务,到雍文王四年(1113)致仕,他一直担任这个职务,并亲手为雍国司士府庞大而完善的档案馆奠下了基石,以至于这个档案馆的馆藏后来被人称为“吕司士文库”。但除此之外,似乎他的一生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不但远不如他的儿子——手握雍国权柄垂二十年、挫败宋廷对继承人问题干涉的一代名相吕则敦,甚至在雍国创业公卿中差不多是垫底。难怪有人说,要不是有一本伪托他口吻写作的历史书《雍鉴》传世,他几乎要被我们遗忘。
然而,率领一族数十口南渡,与众人披荆斩棘一手创立雍国基业的吕怀梁,真的只是这样一个靠着自己儿女坐享禄位的无能之辈吗?透过司士府那堆积如山的档案,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
吕怀梁是磁州昭德吕氏的第四代族长。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艺祖朝的元勋吕余庆(讳胤)。早在大宋建立之前,吕余庆就是艺祖的判官。就在艺祖驾崩前不久,吕余庆先行一步,当时他已经成为副相,以不争禄位而颇有人缘。他去世后并没有留下子孙,因此幽州安次吕氏的栋梁就转到他的弟弟吕端手中。这位吕端,就是太宗朝“大事不糊涂”的那位宰相。
虽然吕余庆没有子孙,但是这样有名望的人并不会就此绝嗣。吕怀梁的高祖父,就是吕余庆的嗣子。这位籍籍无名的祖先在国子监博士的职位上英年早逝后,家内又不幸发生了骚动。继承了家主地位的嫡子感到了年长庶兄的威胁,认为他的能力远胜过自己,因此在母亲和家族长辈的支持 下,将他排挤出了京城,以选人的地位到河北定州就职。而这位庶兄,就是磁州昭德吕氏的第一代族长吕诠。
当时正是宋真宗咸平(998—1003)年间,契丹人正在河北驰骋。咸平六年(1003),契丹人围攻定州望都县,与宋军主力展开决战。吕诠正在望都公干,城破时也遭到契丹军的俘虏。幸好在被带往幽州的途中,他乘间逃脱,经历一个月的潜行,才又回到定州。从此,吕诠与在汴京的家族断绝了联系。后来,吕诠一度弃职投入寇准的幕府,但最终因对寇准上天书邀宠(天禧三年,西元1019)不满,称病辞职。在寇准的帮助下,吕诠在河北路磁州昭德县(熙宁撤并州县时废入滏阳县为镇)置地十余顷(一说十五顷),家于是,开创了“昭德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