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2)
我那时小,并不知晓他心中所想,只是看着他的背影被夕阳拉长,跟在他身后攒动的人头令人眼花。我伸手去拽柳垂青的衣袖,要他多教我几句诗,下次父皇来,好再背给他听。
只是第二年,我还没等来父皇再看我,而等来了柳踏山,十二岁的柳踏山。
父皇身边的小太监说,父皇怕我闷,柳踏山可做我的玩伴。
我盯着眉清目秀嗓音柔细却不刺耳的小太监,拽了拽柳垂青衣袖。我没有问为什么父皇不再来看我,而是问,为何他生的如此好看。
柳垂青没有回答,像是没听见。他只是笑着牵过柳踏山的手,对我说:“这是微臣之弟,柳踏山。”
十二岁的柳踏山能武剑,会划拳,可攀上几丈高的树,扔下挂在树上的风筝。他并不爱念书,坐定三刻便要打盹,千字文都念不全。他并不把我当太子,气急了还想同我打一架。可他如此顽固的性子,却对柳垂青绝对恭敬,柳垂青训他,他盯着脚面,并不顶嘴。
他不像他的哥哥。
所以我与他也并不亲近。他可做武将,可成将军,可千征百战,却不可成我的玩伴。
他是皇宫箍不住的风,是为自由可头破血流的鹰。
所以他不过在我身旁呆了两年,便去了边疆。他说边疆好啊,能磨人心,锤人骨,不像军营里的假把式。他走时,阳光明媚,我与柳垂青站在城墙上望,看他一边招手一边向前走,看他的身影模糊到瞧不清。我抱着柳垂青的腰,我说:“太傅哥哥,你不要担心。”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是李益的《塞下曲》,殿下记好。”他笑,我抬头望他,他眼中的泪花让我莫名想起波光粼粼的湖面。
“好,平生记下了。”
十二岁那年,父皇驾崩。我依旧是父皇唯一的子嗣,嫡长子,如今是新帝。
他阖眼前,我一直跪在他的塌前。他只一口气吊着,眼里无光,死盯着塌上系的福袋,青紫的嘴唇紧闭,像是一条濒死的鱼。
我看着将要驾鹤西去的父皇,流不出一滴泪。跪在一旁的小太监却哭到几近昏厥,不出声,眼都肿。丧钟响时,我才如梦初醒般流出一滴泪,我伸手摸了摸,只一滴,吝啬地不成样子。
小太监撞死在他的床前。他死在丧钟响时,咚的一声,声音悠悠扬扬地回荡,撞开我心底不肯开的一扇门,恐惧像洪水猛兽一样席卷而来。我忽得知晓,为何他生的唇红齿白,如此好看。
我走出殿外,风吹在我的身上,惊出一身冷汗。我伸开双臂,朝立于一旁的柳垂青身上倒去。我说,柳哥哥,血,都是血。
那两年我很少亲政。批了朱砂的奏折多是柳垂青代笔,他将重要的事念给我听,我问他如何回,如何做,他桩桩件件替我理清,教我处理。
想要守住一个江山,一个大势已定国泰民安的江山,并不难。不违天意,不做出格事,不寒百姓心,朝堂之上的口舌之争,你死我活,可看清,也可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