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小说(十一)剧中人(3)
“如果小说人物一路畅通无阻,从未经历过风浪,从未体验过心碎,读者是不会感兴趣的。你要让人物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让他们因生活的重压而痛苦。当形势看起来不能更糟的时候,你要狠下心来,火上浇油。”
——《小说的骨架》【美】凯蒂.维兰德
作家是自己小说中的上帝这句话没有一点虚假,如果你细心一点比对就会发现,作家的创作思路就像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一样。导演、演员、道具组等等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思考,尤其是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更为难办。
有很多萌新都喜欢把这种创作思路妖魔化,偷工减料更是常事。就像只要演员不要镜头,只要镜头不要道具,更多人的喜欢将难办的战斗、琐事一语带过。
比如我在看一部超级
激烈的战争片,在最精彩的时候,突然屏幕一黑,上面写道:“男主成功救出女主。”然后就出现了他们绝境逢生在非洲草原上拥吻的结局镜头。
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感觉到不爽吧?
不会运用电影镜头不是作家的错,但如果不会转移小说视角,表达情感和意义,那才是我们真正的过错。
我们必须怀有一颗演员的心,进行上帝的思考,实现世界的演变,这便是我们作家的使命和艺术。
有很多人都刻意地追求所谓的真实,而真实却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 而是读者所阅读的世界,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所做的一样,在一群观众面前表演着“真实”。
演员可以无限贴近于现实,但它必须要展现出来这份魅力和色彩,才是观众眼睛中的真实。
(详情可以看本文章最上面的三个漫画片段)
我们今天的课程就这样结束了哦,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会用一段话来做最后的结尾,希望我们下一期再见!
“究竟从自己身上什么地方寻找到真实,且如何去创造出真实以及对这真实的信任?从发自内心的感觉以及动作也就是人——演员心理活动里找吗?然而人的内心过于复杂,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真实与信任在心灵里的产生,是自然而然或借助心理技术形成的,而在形体范畴,很容易从细微、非常平常的形体任务以及动作中找出,或者激发出来。
形体任务以及动作是具体可见的,通常比较稳定,也多半服从来自意识和心灵的指令。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请教它们,借由它们去接近那个我们创造出来的角色。
”
——《演员的自我修养》【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本文图片、摘抄片段都已表明来源,如若侵权请联系up主)